古建筑開裂了,這種情況一般在建筑頂部2~3層出現,具體表現為:梁底出現水平裂縫;柱邊或填充墻中部出現豎直裂縫或八字形裂縫;裂縫早上不明顯,晴天的午后變得明顯;外墻多于內墻。那么,這種情況如何處理,趕緊學一學吧!

1.png

維修時,我們曾先后采用過兩種方法:一是在抹灰基層上,用白乳膠將100毫米寬無紡布粘貼于裂縫上,再刮膩子恢復面層;二是沿裂縫將抹灰層剝掉200毫米寬,安裝鋼板網片后,再抹灰恢復面層。但經過一段時間后,在鋼板網或無紡布邊緣,往往又出現新的裂縫。對上述現象分析,可以得出結論:屋面框架結構,當午后曝曬后,屋面板上下溫差加大,框架梁、柱出現溫差變形,而填充墻為剛性結構,不能與框架結構協同變形,產生水平裂縫;另一方面,由于鋼筋混凝土結構與磚石結構膨脹溫度線系數的差異,當溫度變化后出現變形差,產生豎向裂縫。對于已完工程,杜絕或減小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溫差變形是不現實的,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使填充墻與框架結構形成整體,并具有一定的應變能力。具體操作如下:

  (1)在填充墻面分別沿豎向及水平方向用手提切割機切槽,深度20毫米(至砌體表面),寬度20毫米,槽間距400~600毫米(具體視墻面裂縫大小而定)成網狀,豎向槽從樓板底至地面,橫向槽拉通墻面并覆蓋兩側柱子表面。

  (2)將槽內灰塵清理干凈,并保持干燥。

  (3)將市售環(huán)氧樹脂與固化劑按說明調配后,把樹脂用毛刷將槽內涂勻,同時將除銹后Φ6鋼筋通長涂勻,然后將通長Φ6鋼筋壓入槽內,同時用預先拌好的1∶1干硬性水泥砂漿壓入槽內,以固定Φ6鋼筋不致移動,并用小于15124毫米PVC管將砂漿壓實,并略低于大墻面,便于恢復面層。施工時,應先粘豎向筋再粘橫向筋。

  (4)待砂漿干燥用小錘敲擊檢查是否空鼓后,再恢復墻面裝飾層。對外墻面,尚應用水泥基防水涂膜做好防水措施。

  這種方法,利用環(huán)氧樹脂的粘結作用,一方面使填充墻成配筋體,具備一定的應變能力,提高抗裂性。另一方面,通過鋼筋網使框架與填充墻形成整體,將變形差均勻地分散于整個墻面,共同變形的能力增加,從而避免或減少裂縫的發(fā)生。另外,這種辦法對墻體破壞小,工期快,易于恢復裝飾層。

  針對這種裂縫的普遍性,必須從設計及施工階段,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解決:

  (1)重視并做好屋面保溫隔熱層,減小屋面板上下溫差。

  (2)由于屋面板四周(即外側框架梁)以及女兒墻均為外露面,難以完成保溫隔熱措施,應采取結構措施,在邊跨增加結構柱,減小柱距梁跨(使其不大于3米),從而減小邊梁因上下溫差而產生的變形,減少墻體水平裂縫的出現。

  (3)設計應盡量減少屋面結構外露部分。

  (4)將填充墻兩側拉結筋拉通,成為配筋砌體,以改善兩種材料因變形差異而出現裂縫。

  (5)墻面應滿掛鋼板網,再進行抹灰,鋼板網與框架梁柱要可靠拉結(如利用環(huán)氧樹脂粘結),使墻體與框架結構形成整體,共同變形能力增強,從而減少裂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