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設計總說明
(1)保持統(tǒng)一
上部結構設計總說明盡量不要含有基礎部分的內容,一旦有的話務必注意和地下室總說明保持一致。
結構總說明當中的墻體材料是否與建筑一致。
核對墻體拉結筋做法與樓梯間鋼絲網(wǎng)做法與建筑說明是否一致。
覆土厚度是否與建筑一致。
后澆帶等節(jié)點詳圖人防與非人防地下室是否統(tǒng)一。
抗震等級,嵌固端等是否與結構計算相符。
抗浮設計水位與取值地勘報告是否一致。
(2)設計明確
明確帶“E”鋼筋使用部位,避免后期施工中產(chǎn)生誤解。
設計說明盡量明確化,A或B的字樣容易造成工程量的不明確。
主樓相關范圍應明確跨數(shù)為幾跨,不同規(guī)范對相關范圍的規(guī)定有出入,因此要加以明確。
(3)避免遺漏、保持規(guī)范更新
一些通用的節(jié)點詳圖是否完整無遺漏?
核對鋼筋符號,一般來講現(xiàn)在的圖紙除了電梯吊鉤采用一級鋼,基本均采用三級鋼(通常來講一級鋼采購困,價格也不見得比三級鋼便宜,有些區(qū)域更貴)及以上。
設計依據(jù)的規(guī)范、圖集等是否為現(xiàn)行版本,避免使用作廢的規(guī)范、圖集作為設計依據(jù)。
基礎及地下室
(1)基礎
樁基圖紙中應注明試樁數(shù)量。
詳圖的平面剖面是否對應?表達是否清晰完整,諸如錨固長度等是否注明?
磚胎膜的厚度,材料,粉刷與否在承臺圖紙上應當予以表達。(有些設計院可能從來不畫這個磚胎膜,但對一些比較成熟的甲方,諸如萬科,都要求圖紙上進行表達,以便招標階段的工程量統(tǒng)計)
總說明中的墊層厚度、材料是否承臺詳圖中的一致。
結構排水溝是否與后澆帶,承臺等沖突。此外,結構排水溝成本較高,可考慮與建筑協(xié)商取消排水溝,或利用建筑做法在面層中設置排水溝。
對于防水板,要根據(jù)沉降情況考慮是否設置軟墊層,明確軟墊層厚度及材料。
(2)地下室總體把握
注意核對地上、地下豎向構件尺寸是否一致,建筑、結構專業(yè)是否一致?涉及轉換的柱在上部結構是否能夠對應上。
對于人防與非人防由兩個設計院來完成設計的情況要特別注意:是否有遺漏的配筋(例如:位于主樓的人防構件是人防院完成還是主體設計單位設計,人防與非人防交接處的梁、板配筋是否人防及非人防均未表達等等)
各降板區(qū)邊界范圍,降板厚度注意與建筑,設備等專業(yè)仔細核查,人防區(qū)域不得穿管。
主樓和地下室交界處的梁高度是否合適?若采用雙梁的做法是否繪制了節(jié)點詳圖。
套管,洞口的預留注意與各專業(yè)核對圖紙,互相配合,避免遺漏。
集水坑尺寸、標高結構與建筑是否一致,是否有遺漏?
基坑降水停止條件是否過長,若過長會導致成本增加。
地下室混凝土抗?jié)B等級是否明確,等級是否過高。
(3)地下室配筋
外墻拉筋間距應與和水平、豎向鋼筋間距匹配。
純地下室頂板梁是否命名為WKL?
梁箍筋肢數(shù),縱筋排布是否滿足滿足規(guī)范要求。
有些設計院采用軟件直接生成的配筋簡單修改的做法,實為不可取。若堅持采用,注意從概念上入手,核對梁的命名,跨數(shù),配筋是否合理并完善修改。
核對圖紙上是否有遺漏的墻、柱編號(或有編號無配筋),梁、板配筋等。
人防區(qū)拉筋應指明為梅花形布置,非人防區(qū)可采用矩形布置。
外墻頂部、底部暗梁均可取消,施工麻煩。
(4)地下室細節(jié)
設備吊裝孔結構是否表達,尺寸大小是否與建筑一致?
一些梁高較大部位與設備專業(yè)仔細核對凈高是否滿足要求。
由于人防荷載較大,人防樓梯的凈高要求要特別注意核對,避免碰頭。
人防次要出入口的樓梯不必按人防荷載進行設計,按照普通樓梯設計即可。
樓梯起跑位置做法要給出。
汽車坡道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凈高是否滿足要求。
協(xié)助建筑核查電梯坑標高是否合理,一般來講至少1.4或1.5米,否則緩沖距離不夠用。
地下室頂板一些出地面的節(jié)點,諸如采光井等容易遺漏。
人防臨戰(zhàn)封堵等大樣圖是否遺漏。
人防口部詳圖是否和平面對應,剖面是否完善。
無梁樓蓋的柱帽是否與采光井或類似洞口沖突。
出地面的出風口詳圖是否遺漏。
后澆帶節(jié)點做法是否合理,不必設置附加鋼筋。
地下室外墻附加鋼筋網(wǎng)片是否有必要設置,一般當保護層厚度大于50mm時才需要設置。
地下室外墻編號是否遺漏。
地上結構部分
(1)總體把握
建筑、結構豎向構件定位、尺寸是否一致?
各層外立面線腳是否與建筑一致,是否有遺漏?
層高表的信息是否完善,底部加強部位是否注明?
涉及與幕墻配合部位要及早溝通,互提條件,避免幕墻安裝出現(xiàn)問題。
陽臺、衛(wèi)生間、廚房等涉及降板的房間,降板高度是否與建筑匹配,尤其注意首層設置地暖的住宅項目其標高的變化。
沉降觀測點的設置不要遺漏。
雨棚是鋼結構還是混凝土結構,若為鋼結構是主體單位設計還是鋼結構廠家二次深化,圖紙是否注明?
未注明的配筋、板厚、墻厚等信息是否在小說明里有指明。
后澆的管道井等是否在圖紙上用特殊符號或填充加以表達?
構造柱建議全部在圖紙上表達,雖然有些設計單位習慣在總說明中表達,但成熟的甲方會要求構造柱全部表達,以方便施工、造價。
(2)細節(jié)把握
節(jié)點詳圖的剖斷方向是否與平面索引的方向一致,詳圖中的梁高是否與大平面一致。
某些節(jié)點做法可能是參考了其他工程,僅對尺寸做了修改,但并未考慮其施工可行性。諸如下圖:100mm厚的板中顯然放這些鋼筋并不合適。
梁上翻處梁配筋圖的標高是否有特殊指明,使之相互對應。
避免臥室上方有梁的存在。
墻、柱配筋詳圖中的箍筋放樣是否詳圖一致,箍筋肢距是否滿足規(guī)范要求。
梁腹板高度大于450mm,梁配筋圖或總說明或小說明是否給出縱向構造鋼筋的設置。
斜交軸網(wǎng)、弧形軸網(wǎng)等部位復核定位是否清晰明確,把自己假想成施工人員看是否能夠實現(xiàn)施工。
斜交梁過多部位施工難度大,可考慮將斜角梁取消,采用橫平豎直的方式布置以便利施工。
一些井道周邊的梁可采用諸如200*300或150*300的尺寸,一則避免成本浪費,二則避免凈尺寸不滿足要求。
屋面上人孔、設備基礎及其詳圖不要遺漏。
屋面欄桿的支座不要遺漏,需要表達并定位。
屋面檐溝降板是否有遺漏做法。
雨棚輪廓、標高等建筑結構是否一致。
是否存在由于降板導致的次梁比主梁高?可否避免?若必須設置,不要遺漏該節(jié)點詳圖。
是否存在上部異形柱截面尺寸大于下部矩形柱?若存在,不要遺漏節(jié)點詳圖。
梁布置是否與立面百葉沖突,影響立面效果?
部分出挑長度較大的挑板,其板支座鋼筋伸入主體結構的長度是否能實現(xiàn)彎矩平衡?
梁上開洞涉及降標高的,核對是否降標高后穿洞部位受力不合理?
剪力墻上開洞的要與設備套圖,核對是否開洞部位與剪力墻邊緣構件沖突?應避開暗柱。
室內樓梯是鋼樓梯還是混凝土樓梯?設計不要遺漏。
電梯吊鉤在頂層不要遺漏。
尺寸小于200mm的構造柱一般可改為素混凝土砌筑,方便施工。
圖簽上的圖紙名稱是否與圖紙的內容相一致,尤其是以標高命名的圖紙是否與層高表相一致。
柱配筋圖是否存在中間的鋼筋直徑大于角部等不合理的情況?
節(jié)點大樣鋼筋應分別注明或在總說明補充彎錨長度和直錨長度。
核對圖紙上是否有遺漏的墻、柱編號(或有編號無配筋),梁、板配筋等。
連梁側面縱筋同墻體水平分布筋,如果連梁兩側為暗柱時,無墻體水平分布筋,建議在這種情況下指定連梁兩側腰筋規(guī)格和數(shù)量。
高層建筑,梁配筋圖是否歸并層數(shù)過大,造成浪費。
邊緣構件尺寸,尤其帶有Lc的邊緣構件,其尺寸不要漏標。
梁配筋圖的小梁可在小說明中統(tǒng)一表達,避免圖面凌亂。
上下層豎向構件變截面或取消等部位柱填充是否表達無誤。
坡屋面樓板定位是否遺漏。
結構外圍封邊梁梁高是否與建筑詳圖及立面統(tǒng)一。
梁鋼筋排布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鋼筋擺放間距不滿足規(guī)范的情況。
陽角附加鋼筋是否設置。
折板大樣是否遺漏。
飄窗大樣是否遺漏
豎向構件是否突出建筑外輪廓,以至影響立面效果或人體感受。
超長結構是否設置變形縫或后澆帶等。
內隔墻下若設置樓板附加鋼筋,二者位置是否對應。
放置于樓層梁上的TL下方不必設置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