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灌溉的目的是獲得農作物優(yōu)質高產,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但是灌水如果不講科學,還會造成高投入低產出。因此農田灌溉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一、掌握作物的耗水規(guī)律
科學試驗和生產實踐告訴我們,作物農田灌溉的水分消耗途徑有植株蒸騰,深層滲漏和地表流失等。植株蒸騰消耗的水分,是作物吸收并通過葉面蒸發(fā)進入大氣,它所消耗的水量多少與作物生長的果實成正比,這部分灌水是作物灌溉的主體;棵間蒸發(fā)是植株間土壤水分的蒸發(fā),屬無益的水分消耗。
目前采取的地膜覆蓋、滴水灌溉等就是減少棵間蒸發(fā)的有效舉措;深層滲漏是田間水分滲入到根系活動層以下很深的土壤,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水分消耗。農田灌溉采取的小水勤灌、平田整地、節(jié)水灌溉等都可減小灌溉過程中的深層滲漏;地表流失是灌溉時未滲入土壤中和沒有被作物吸收而從地表流失的水量,是百害而無一利的。我們只有掌握作物這些耗水規(guī)律,才能揚其長避其短,用最少的水量發(fā)揮最佳的效益。
二、適時適量向作物灌水農田灌溉
講求適時適量,適時就是按農時向作物灌溉。適量就是水分適宜,水分過多或過少都不利于作物生長。如果長期干旱又灌溉不利,作物過度缺水,就會因養(yǎng)分消耗供不應求而“餓死”、干旱嚴重還會造成葉綠素減少,葉面發(fā)黃,蒸騰減弱,熱量不易散發(fā),原生質結構破壞,作物死亡;雨澇或灌溉水量過多,使土壤孔隙中充滿水分,造成土壤氧氣缺乏,從而使葉片變黃、脫落。水分過多還容易使作物倒伏,根系活動層腐爛,導致減產或絕收;適量向作物灌溉,給作物創(chuàng)造適宜的水分條件,既能滿足作物正常生長需求,又可避免水資源浪費。
三、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
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需要從輸水和田間灌溉兩方面著手。多年來各地推廣管道灌溉和防滲渠道,可以把土渠水的利用率由40—50%提高到90—98%,大大地提高了灌溉輸水過程中的水量利用;發(fā)展噴灌、滴灌、滲灌等先進灌溉技術或采用平田整地,小畦節(jié)澆等都可以使田面水的利用率由60—70%提高到80—95%。從而使灌溉水的利用率由24—35%提高到72—90%以上。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可以緩解水資源不足的矛盾,節(jié)約的水量來支持其它行業(yè)用水,同時還節(jié)省了灌溉成本,用最少的灌水投入換取量大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