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全部竣工后,水庫面積達272.3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積69.4萬平方公里;總裝機容量為156萬千瓦,年平均發(fā)電量為51億千瓦時;防洪標準由目前的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每年可增加40億立方米的供水量。小浪底水庫兩岸分別為秦嶺山系的崤山、韶山和邙山;中條山系、太行山系的王屋山。它的建成將有效地控制黃河洪水,可使黃河下游花園口的防洪標準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黃河下游凌汛的威脅,減緩下游河道的淤積,小浪底水庫還可以利用其長期有效庫容調(diào)節(jié)非汛期徑流,增加水量用于城市及工業(yè)供水、灌溉和發(fā)電。它處在承上啟下控制下游水沙的關鍵部位,控制黃河輸沙量的100%。 1994年9月主體工程開工,1997年10月28日實現(xiàn)大河截流,1999年底第一臺機組發(fā)電,2001年12月31日全部竣工,總工期11年,壩址控制流域面積69.4萬平方公里,占黃河流域面積的87.3%。水庫總庫容126.5億立方米,長期有效庫容51億立方米。工程以防洪、減淤為主,兼顧供水、灌溉和發(fā)電,蓄清排渾,除害興利,綜合利用。工程建成后,可使黃河下游防洪標準由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黃河下游凌汛威脅,可滯攔泥沙78億噸,相當于20年下游河床不淤積抬高,電站總裝機180萬千瓦,年平均發(fā)電量51億千瓦時。
小浪底工程壩址控制流域面積69.42萬平方公里,占黃河流域面積的92.3%。水庫總庫容126.5億立方米。調(diào)水調(diào)沙庫容10.5億立方米,死庫容75.5億立方米。有效庫容51.0億立方米。小浪底工程的開發(fā)目標是以防洪、防凌、減淤為主,兼顧供水、灌溉和發(fā)電等。小浪底工程由攔河大壩、泄洪建筑物和引水發(fā)電系統(tǒng)組成。小浪底工程攔河大壩采用斜心墻堆石壩,設計最大壩高154M,壩頂長度為1667M,壩頂寬度15M,壩底最大寬度864M。壩體啟、填筑量5L.85萬M3、基礎混凝土防滲墻厚L.2M、深80M。其填筑量和混凝土防滲墻均為國內(nèi)之最。壩頂高程281M,水庫正常蓄水位275M,庫水面積272KM2,總庫容126.5億M3?傃b機容量180萬KW,年發(fā)電量51億度。水庫呈東西帶狀,長約130KM,上段較窄,下段較寬,平均寬度2KM,屬峽谷河道型水庫。壩址處多年平均流量1327立方米/S,輸沙量16億T,該壩建成后可控制全河流域面積的92.2%。
泄洪建筑物包括10座進水塔、3條導流洞改造而成的孔板泄洪洞、3條排沙洞、3條明流泄洪洞、1條溢洪道、1條灌溉洞和3個兩級出水消力塘。由于受地形、地質(zhì)條件的限制,所以均布置在左岸。其特點為水工建筑物布置集中,形成蜂窩狀斷面,地質(zhì)條件復雜,混凝土澆筑量占工程總量的90%,施工中大規(guī)模采用新技術、新工藝和先進設備.引水發(fā)電系統(tǒng)也布置在樞紐左岸。包括6條發(fā)電引水洞、地下廠房、主變室、閘門室和3條尾水隧洞。廠房內(nèi)安裝6臺30萬KW混流式水輪發(fā)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80萬KW,多年平均年發(fā)電量45.99億KW.H/58.51億KW.H(前10年/后10年)。小浪底水利樞紐主體工程建設采用國際招標,以意大利英波吉羅公司為責任方的黃河承包商中大壩標,以德國旭普林公司為責任方的中德意聯(lián)營體中進水口泄洪洞和溢洪道群標,以法國杜美茲公司為責任方的小浪底聯(lián)營體中發(fā)電系統(tǒng)標。1994年7月16日合同簽字儀式在北京舉行。
開發(fā)目標以防洪(防凌)、減淤為主,兼顧供水、灌溉和發(fā)電,蓄清排渾,除害興利,綜合利用。小浪底水利樞紐戰(zhàn)略地位重要,工程規(guī)模宏大,地質(zhì)條件復雜,水沙條件特殊,運用要求嚴格,被中外水利專家稱為世界上最復雜的水利工程之一,是一項最具挑戰(zhàn)性的工程。沿途旅游景點為:
(1)黃河八里胡同。從新安縣大峪溝口至上游窨頭山與北岸八角山峽谷止,8公里峽谷,河岸狹窄,水流湍急,沿河有滾鍋磧(攪旋缸)、盤馬磧、硬石窩、亂灘花、夫人躔等急流險灘,航運不便。大峪溝內(nèi)有李闖王藏兵洞。北岸陶山山壁上有石人、石洞、摩崖石刻。蓮花戰(zhàn)山與北岸田山峽谷是最險要之處,谷內(nèi)步行道路斷絕。兩岸峭壁十余米處有斷斷續(xù)續(xù)的古棧道,使你會想象纖夫拉纖時雄壯有力的號子聲。蓮花戰(zhàn)山崖突入河邊的山梁上,有古猿觀濤石,村民戲稱張公背張婆。窨頭山臨河石壁上有石佛笑波石,有上下兩個獨立石如將軍守關。如乘船過此,真乃驚心動魄。從下游拴馬抽水站至上游后教灣全長27公里大峽谷,懸崖峭壁,秀峰危岸,急流險灘,風光無限。
(2)岱嵋寨山。位于新安縣、澠池縣交界處,主峰1346.4米。北、西、南三面陡峻,東面為山坡牧牛場。次峰為岱嵋娘娘梳妝臺,臺有南、北雙臺,臺東、南、西三面皆懸崖峭壁,兩臺中有獨木橋溝通,南臺南下石崖如老虎口。梳妝臺南面山頂有水池如鏡。主峰東側(cè)牧場上,建有岱嵋廟。用層石砌墻,僅有三間,廟內(nèi)主奉岱嵋圣母神位,有殘碑四塊。不知創(chuàng)始于何年。廟西有1968年所建學校舊址,現(xiàn)已荒廢。每年六月六日有廟會。登此山,由東北方向鳳凰臺處登山,臺下有鐵礦,現(xiàn)有開礦石路可上半山腰。山谷中有水溪,人稱闖王殺人坎,風光秀美。主峰北山腳下有柏帝廟,廟內(nèi)巨柏樹圍7.75米,樹高29.5米,干分為五。有磚木瓦房20余間,曾為小學占用。有殘碑二通,最早均為明萬歷年間重修。
(3)荊紫山。距新安縣北56公里,山勢沿黃河南岸東西走向,西起新澠交界處之岱嵋山,東至蓮花寨(戰(zhàn))山,綿延六七十公里。其主峰為荊紫山,海拔829米。山勢陡峭挺拔,高下7.5公里,有盤道可以攀登。山多荊樹,紫花漫山得名。古傳其北麓產(chǎn)金,故又名金子山!渡胶=(jīng)》稱敖岸山。山頂有玉皇閣,為八角亭式建筑,并有明正德五年《重建玉皇廟記》碑一通。其東側(cè)下有真武堂遺址及殘碑六通,系明代重修殿堂碑記。南山腳建有通仙觀,俗稱荊山廟,為宋元時所建。有殿宇數(shù)間及殘碑五通。每年農(nóng)歷三月三日有廟會。登上山頂,放眼四望,可目窮千里,豫西、晉南,蒼山如海,滾滾黃河如長龍巨蟒,由萬山叢中狂奔而來,旋又盤谷穿峽翻騰而去,足使人胸懷豁明,豪情倍增。峰巒絕壁間嵐靄蒸騰,孤峰獨秀,晴嵐圍翠,列“荊紫生嵐”為新安八景之一。
(4)龍?zhí)稖。位于新安縣西北石井鄉(xiāng),距縣城50公里左右。是黃河支流清河源頭峽谷。有牛魔王洞、鐵扇公主洞、玉女峰、紅孩兒寺、古檀樹、龍?zhí)镀俨、青龍關、月牙潭、葫蘆套、一線天、亂石灘、虎頭崖、龍王洞、飛龍瀑布、刀劈峰、馬蹄石、飲馬槽等景觀。山上多次生林,山花爛漫,野果飄香,山鳥鳴唱,煙嵐飄渺。
(5)黃鹿山。位于柏崖山西,南靠邙山,西、北、東三面臨水庫,湖光山色渾為一體。這里有三國曹魏與袁紹逐鹿中原的赤河灘古戰(zhàn)場、曹營凹、謝家莊北魏石窟。
(6)柏崖山。小浪底水庫大壩南岸,主峰海拔480.2米。西峰上有微波塔,峰下有神樹峰。小浪底專用公路從中穿過。東魏時建有柏崖城。唐玄宗開元廿一年(733年),度支裴卿在山下置柏崖倉,以方便陜洛間糧食、物資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