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層住宅的結構轉換層是一個住宅建筑物中不同結構形式相連結的關節(jié)點,它既是下部結構的封頂,又是上部結構的“空中基礎”,在整個建筑物結構體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連結紐帶作用。文章探討了高層住宅結構轉換層的施工技術和質量控制,重點介紹了轉換層施工過程中如何進行模板支設、鋼筋綁扎及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的質量控制,以達到控制轉換層整體質量的效果。
【關鍵字】轉換層;澆筑;施工工藝
建筑物某層的上部與下部因平面使用功能不同,該樓層上部與下部采用不同結構類型,并通過該樓層進行結構轉換,則該樓層稱為結構轉換層。按結構功能,轉換層可分為三類:1.上層和下層結構類型轉換。多用于剪力墻結構和框架-剪力墻結構,它將上部剪力墻轉換為下部的框架,以創(chuàng)造一個較大的內部自由空間。2.上、下層的柱網、軸線改變。轉換層上、下的結構形式沒有改變,但是通過轉換層使下層柱的柱距擴大,形成大柱網,并常用于外框筒的下層形成較大的入口。3.同時轉換結構形式和結構軸線布置。即上部樓層剪力墻結構通過轉換層改變?yōu)榭蚣艿耐瑫r,柱網軸線與上部樓層的軸線錯開,形成上下結構不對齊的布置。
1 準備工作:
1.1 檢查所需要的配電箱布置,漏電保護裝置,震動棒運轉,及夜晚施工的照明燈具。
1.2 在柱筋、墻筋的+10.90標高處,用水準儀測量統(tǒng)一控制標高,用紅油漆作標記,標記點布置均勻、合理,以便拉線控制混凝土板面的標高,平整度。
1.3 檢查柱梁、墻,板模板鋼筋內是否有雜物,及時清除。
1.4 與混凝土集中攪拌站溝通,混凝土中卵石的級配控制在3cm以內,混凝土的坍落度在配合比設計的范圍內,調整至最大,以刮混凝土的灌入,避免現(xiàn)場施工人員隨意加水。
1.5 備好混凝土檢測所需要的器具,包括混凝土試壓模,混凝土坍落筒,水艮測量器,覆蓋養(yǎng)護用的草袋。
1.6 檢查混凝土的配合比試驗報告單,安排專人配合工程監(jiān)理部人員到混凝土集中攪拌站現(xiàn)場旁站、監(jiān)督。
2 鋼筋混凝土轉換層結構的施工
2.1 一次性支模。
從轉換層底一直撐到底層地面或地下室底版。需要模板支撐材料,適用于施工現(xiàn)場可用的支撐材料較多,且轉換層位置較低的情況。
2.2 荷載傳遞法支模。
將轉換梁(板)的自重和施工荷載通過支撐系統(tǒng)傳遞給若干層樓板。支撐樓板的數(shù)量應通過設計來確定。另一種方案是充分利用轉換層支撐柱的傳力作用;另一部分通過樓面設置的豎向支撐構成的梁下排架體系傳遞給下面若干個樓層。
2.3 疊合澆筑法支模。
應用疊合梁原理將轉化梁(板)分2次或3次澆筑成型,支撐系統(tǒng)只需考慮承受第1次的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載,施工時應注意疊合面的處理,同時應對疊層澆筑的轉換驗算。
2.4 埋設型鋼法支撐。在轉換梁中埋設型鋼或鋼桁架,并與模板連為-體,以承受全部大梁自重及施工荷載,大梁一次澆搗成型,可節(jié)省模板支撐材料,轉換梁可采用鋼骨混凝土結構。
2.5 混凝土工程施工
大體積混凝土轉換層施工時,應采取措施防止溫度裂縫:
2.5.1 根據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氣候及現(xiàn)場條件,預測監(jiān)控混凝土在澆筑后1個月內的各部位溫度的變化情況。
2.5.2 應采用以下方法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小于25℃:蓄熱保溫法,即常規(guī)保溫方法;內降外保法,即在大體積混凝土內部循環(huán)埋管通水冷卻降溫,在大體積混凝土轉換結構的上表面及面采取保濕措施;蓄水養(yǎng)護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后先灑水養(yǎng)護2h,隨后進行蓄水養(yǎng)護,蓄高度100。
2.5.3 水泥的選用: 采用水化熱低的礦渣硅酸鹽水泥或火山灰硅酸鹽水泥;摻用沸石粉代替部分水泥,降低水泥用量,使水化熱相應降低;摻入減水劑,減少水泥用量,使混凝土緩凝推遲水化熱峰值的出現(xiàn),使升溫延長,降低水化熱峰值,使混凝土的表面溫度梯度減小。
2.5.4 施工方法:①先施工轉換結構周圍結構或墻體,防止混凝土表面散熱過快,內外溫差過大;②在夏季高溫氣候施工時,采用冰水攪拌,以降低混凝土的人模溫度;③分層澆筑混凝土,每層厚300mm―500mm,并在前一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后一層混凝土澆筑完畢;④采用疊合梁原理澆筑轉換結構,可緩解大體積混凝土水化熱高、溫度過大對控制裂縫的不利影響。
3 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及其質量控制
3.1 混凝土中心實際溫升計算方法比較
方法一是根據實測數(shù)據推導水化熱總量,方法二的水化熱總量則直接根據水泥類型和強度等級查表而得,但考慮了更多的與澆筑溫度、塊體厚度和齡期有關的經驗系數(shù)。用兩種方法分別計算混凝土澆筑后第3天的混凝土,結果非常接近(均為39℃左右)。若混凝土澆筑溫度為25℃,則預測混凝土中心最高溫度為64℃,實際工程中各測點最高溫度為60.5℃~65℃。
3.2 測溫措施
混凝土初凝后即開始測溫,即在混凝土中預埋直徑48mm鋼管,每個測點分上、中、下三根鋼管埋設,三根鋼管呈三角形布置,相互間距100mm,管口用木塞塞住。將溫度指示儀的測溫探頭用鐵絲網罩住,放入鋼管中分別測量上、中、下三點的溫度。由于表面溫度的數(shù)值不易準確測量,可以取上下點與中心點的差值來近似地反映表面與中心點的溫差值。
3.3 溫差控制的尺度
通過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將表面溫度與中心點溫度的差值控制在25℃以下,甚至溫差短時間達到30℃也未出現(xiàn)裂縫,因此有關規(guī)范規(guī)定的25℃是一個比較適宜的控制差值。
3.4 內部降溫和外部保溫養(yǎng)護措施
與筏板基礎不同,轉換層不僅在表面,而且在側面和底面也應采取保溫措施,木模板本身可以作為保溫材料,鋼模板必須進行保溫,我們的做法是,在梁板側面和底面的鋼模板面加鋪兩層塑料薄膜,再鋪一層18mm厚覆塑面夾板。梁板表面采取先鋪兩層濕麻袋,再鋪兩層塑料薄膜、一層濕麻袋的保溫方法。養(yǎng)護過程中通過保溫的麻袋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
3.5 關于是否設置水平施工縫的問題
轉換層厚板平面面積較大,混凝土分層澆筑時不易清理水平施工縫,最好一次澆筑。本工程對超過1500平方米的1.8m厚的轉換板和最大尺寸為2.0m×2.2m的轉換大梁混凝土實施了一次澆筑,效果較好。
4 鋼筋施工及其質量控制
轉換層鋼筋量大,互相交叉多,特別是梁的箍筋為二級鋼,箍筋直徑最大有牽l8,鋼筋的綁扎相當困難。梁板縱向鋼筋采用了鋼筋鐓粗直螺紋連接接頭,鋼筋綁扎前制定了嚴格周密的鋼筋綁扎順序保證施工質量和施工進度。梁、板混凝土強度等級達到設計強度100%后,方能拆除支撐模板體系。大梁側模拆除完,立即搭設活動腳手架,利用放大鏡,對每條大梁底,大梁側的混凝土表面進行全面地檢查,不遺漏每個部位。做好每個部位軸線的真實記錄,對于產生細微裂縫的現(xiàn)象,及時匯報工程監(jiān)理部,會同相關人員對該裂縫進行每天的檢查記錄。
5 小結
建筑要求上部小開間的軸線布置、較多的墻體,這種要求與結構的合理、自然布置正好相反,因為結構下部樓層受力很大,即正常應當下部剛度大、墻多、柱網密,到上部逐漸減少。為此,必須在結構轉換的樓層設置轉換層,稱結構轉換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