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學論文有兩個條件,一是系統(tǒng)的專業(yè)知識,二是研究問題的能力和需要。第一個是系統(tǒng)的專業(yè)知識這通常可以通過接受教育或自學來獲利的。第二個是在研究的過程中形成的。那么你形成的東西怎么能叫前提呢?這是因為我說的是寫出好文章,寫出好文章才算你會寫。象我這個水平就不算能寫出好文章的,只是為寫好文章作準備。你要寫好文章,系統(tǒng)的知識是很重要的。我前段時間接觸到一個山東的檢察官,其實也不算真正的檢察官,他是做司法警察的,通過自學電大出來。他講一個什么問題呢?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他。他說我最近有個很重要的題目,很想寫。他說我發(fā)現(xiàn)檢察機關對職務犯罪的起訴都沒有附帶民事訴訟,都應該附帶的。我說為什么要附帶呢?他說官員的職務犯罪等于是為國家代理,履行職務。而他職務犯罪了,等于沒有履行好這個代理義務,所以他就不應該享受犯罪期間得到的工資待遇,要他賠償。我覺得這個問題一提,他覺得他很新穎。我不知道怎么回答,直接回答的話覺得是打擊他了。我說你考慮一下,一個是刑法的處刑是什么意義,刑法的罰金刑是什么意思,刑法的刑事優(yōu)先原則是什么意思,我們的刑事處罰里是不是包含著這些內(nèi)容。我說這個問題我還沒有仔細研究過,但這個問題你可以考慮一下。這就表明你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的教育,為什么是刑事優(yōu)先原則,刑事關系與民事關系是什么關系。刑事法律關系里實際上是已經(jīng)包含一定程序的民事關系。附帶民事訴訟是誰提出的,要誰賠。那么另一個是研究的能力問題。這是一個很動態(tài)的問題。我們現(xiàn)在也講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問題。當時我曾經(jīng)在英文著作中看到一個詞,就是講到了能力建設,我當時不知道怎么翻譯。能力怎么可以建設的呢?能力是自然形成的。所以我當時就不知道怎么翻譯。后來在上海的一個會議上,江澤民主席就提出了能力建設,F(xiàn)在我們也講了。其實這個能力是可以有計劃有步驟提高的。能力是可以建設的。我們的寫作也是這個問題。你只要按照一定的步驟,付出一定的努力,都是可以辦到的事情。我有時候?qū)ξ业膶W生說,象我這樣笨的人都可以混成一個學者,你們比我聰明,也應該可以混成比我出色的學者。他們說你怎么混的呢?我說我主要是勤奮。我每天工作到很晚,我看別人的著作,翻譯英文的著作,別人的論文我都看。這個就是能力建設的問題。其實我今天上午講的也是能力建設。
論文寫作的過程與其他論文也是一樣的。我看了一些著作也都說寫作可以分兩個階段,一個是研究階段,二是行文階段。我琢磨了一下也有不妥,我對照自己的寫作,覺得也不是把研究與行文這么完全分開的。我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邊研究邊寫,這是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行文的過程也是思想邏輯化的過程,也是一個想清楚和表述清楚的過程,就是兩個過程是統(tǒng)一了。但我又想,人家?guī)浊陙矶歼@么分的,也是有道理的,就是便于把我們的道理講清楚,就是分階段地講,如果你不分開講很多問題講不清楚,所以這個分類法也是有道理的。后面我們講方法論時講思維的方法論與寫作的方法論,它又是結(jié)合在一起的。
研究的過程進一步分為四個階段或者四個環(huán)節(jié)。第一是提出選提,二是搜集資料,三是分析研究,四是形成觀點。這是研究的四個環(huán)節(jié)。行文也有四個環(huán)節(jié),第一是提煉主旨。把你文章的核心的觀點中心的思想提煉出來。二是謀篇布局。三是執(zhí)筆行文。四是修改潤色。我曾經(jīng)碰到一個中青年家,他說他一個晚上寫一篇文章,他說就夠 了。當然不是指每天晚上寫一篇。但我覺得很有興趣,我說我?guī)缀醵家獙懸粋月,于是向他請教,你怎么能夠一晚上寫出來?我曾經(jīng)一晚上翻譯一萬多字,這是因為我不需要自己多想謀篇布局等等,只要翻譯就行了。他說我先把這個問題想清楚了,想到什么程度呢?想到從第一句話到最后一句話怎么寫。我寫之前先躺在床上不動,動腦筋,要改時也想好怎么改。然后我穿上衣服,一下子就寫出來了。我想我的腦袋沒這么大,但里面的方法還是有用的,就是你先想清楚了再寫。你要把你的文章中涉及到的問題想清楚。想清楚一個問題,再寫清楚一個問題。這個方法我想對一般的同志是有借鑒意義的。
前面是隨便說說,算是序論吧。下面我講第一個問題。昨天晚上我講這個布置給我的課題還真是一個問題,有空時我想寫一個小冊子。上面是緒論。下面分上篇與下篇。上篇是選題與立論。
選題里首先一個問題就是選題的機遇。選什么題這不是由我們個人決定的,這是由一定的歷史條件給定的。這個歷史條件給定的東西雖然是客觀的,對每一個人是平等的,但對每一個人來說反映的靈敏度不一樣,但有的人抓住了,有的人抓不住。怎么知道這個機遇來了,怎么抓住這個機遇。這就是選題機遇的問題。“有志者事竟成”,還有一種說法是“只有功夫深,鐵棒磨成針”,還有一個日本的說法是“只要多跑多轉(zhuǎn),狗也能遇上好運”。當然這個說法不是大雅,但說得也深刻,是一個日本學者說的。所以這里第一個是要有理論修養(yǎng)的問題。這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我的老師說過,在自然科學領域,年輕的學生超過老師是正常的,也是應該的,是必然的。但在社會科學領域,這是不正常的。為什么呢?因為社會科學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是博大精深的,越學越覺得自己不足。我的體會也是這樣。我有時看兩千年前的書,就覺得自己這么渺小,人家兩千年前講得這么深刻,我自己還達不到。就是中國很多古典的東西,我們并沒有想清楚。昨天與馬貴翔教授談時,他也講感覺到現(xiàn)在研究刑訴法時,感到不研究哲學問題不行。人家?guī)装倌昵爸v的東西,比我們想的好得多。當然這個問題我從消極的角度去總結(jié),我與同學說社會科學是挺可悲的,你看看現(xiàn)代的政治學與古代的政治學比較一下,只不過是概念不同而已,名詞不同而已,更完整系統(tǒng)而已,到底有多少創(chuàng)新啊?并沒有太大的發(fā)展。所以我覺得社會科學這個東西,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明顯的發(fā)展階段。這里講的是理論知識的準備非常重要。你不準備歷史知識,不準備理論知識,你就不知道這個問題怎么定位,不知道這個問題有幾斤幾兩,不知道自己研究的到底是什么問題。我最近與一個教授談高檢的一個理論課題,他水平不錯。他說我以前寫文章都是反對法律監(jiān)督的,我現(xiàn)在不能因為寫課題就把自己以前寫的推翻了,這樣對不起我自己。我又不能對他不尊重,我就說人類的知識是發(fā)展的,每一個人也是發(fā)展的,不要不敢于去修正自己的錯誤或者完善自己的理論,你不要把完善修正自己的理論當作一個錯誤。我們的黨就是在不斷的完善修正中進步,我們個人難道不應該是這樣的嗎?你完善了自己的觀點,修正了以前的觀點,不就是進步了嗎?我沒好意思說其實是我給你一個進步的機會。我看到過一本日本的書,是叫創(chuàng)造性論文的寫作。他說一個人的理論修養(yǎng)好比是一個櫥柜,你的問題好比是衣物,你要把衣物放在什么地方,這就是理論背景的重要性。怎么學習理論呢?我還是前面說的一句話,勤奮。這個勤奮我有一個教訓,勤奮不是死用功、瞎用功,頭懸梁錐刺股。我理解勤奮就是你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集中你的精力去研究一些問題,思考一些問題!『竺嫖疫要講怎么從學習的角度思考。第一個方面就是要搞清楚人家寫出來的文章和書是什么。然后要搞清楚這個東西這個理論和現(xiàn)實結(jié)合起來他為什么,有什么意義。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東西。我在大學時老師告訴我要看經(jīng)典。我看不懂啊。我覺得經(jīng)典的小說也不好看啊。那我就先去買,當時商務出版社出了好多經(jīng)典,小說也有好多出了經(jīng)典。法國的巴爾扎克的小說,看不進去啊,真不好看,廢話連篇。這就相當于我的接收天線不行啊,人家是數(shù)字化的信號,我這個接收天線還是模擬的啊。當時我硬著頭皮看了幾本小說。商務版的那套我還硬著頭皮看了幾十本。困難在于我不知道他怎么說,他的意義何在,不知道怎么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真正看懂了就是要能夠與你的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只有聯(lián)系起來了,才變成你的東西了。否則你只是收到了一個信息了。現(xiàn)在我老婆推薦我再看一遍《紅樓夢》,我說我沒時間,其實我以前只是硬著頭皮看過一篇,真沒勁啊!度龂萘x》我倒看過兩遍?床欢脑虍斎皇俏易约旱乃讲恍,就是沒有能看到與現(xiàn)實的結(jié)合。毛澤東就推薦看《紅樓夢》,就是與現(xiàn)實結(jié)合的看法。外國人說“機遇總是為有準備的人準備的”,所以你要有所準備。那么你怎么去準備抓住機遇呢?除了要不斷的學習外,就是要關注、思考本身的工作。你要常懷改進工作之心啊。創(chuàng)造性來自哪里呢?來自你對問題的發(fā)現(xiàn),來自你對問題思考的解決之道。你經(jīng)常思考問題,研究工作中的問題,你就會發(fā)現(xiàn)問題,就會創(chuàng)新。有些檢察院比較先進,有些比較落后,為什么?我發(fā)現(xiàn)一個共同的規(guī)律就是這個檢察長善于思考問題,積極地思考問題,經(jīng)常思考問題,這樣的檢察院就是先進的檢察長。當然還有別的一些政治因素,這就不說了。當然從我們學者的角度講,從我一個學者來說,就是要常懷追求真理的志向,這是我的動力。而檢察長就是要把檢察工作做得更好啊。第三個準備工作是你要隨時迎接挑戰(zhàn)。挑戰(zhàn)實際上我們是經(jīng)常面對的,比方說高檢的征文,課題申報,社會科學界的征文、課題,我們要積極地參與,這就是一種挑戰(zhàn),一個征文就是向全社會發(fā)出的一個寫論文的挑戰(zhàn)。你象盧梭的成名之作《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就是一個征文,是法國科學院的征文,他得了一等獎,就一舉成名。我發(fā)現(xiàn)我們高檢的年會也是一個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人才過程。有些人跟我講,我們檢察長之所以發(fā)現(xiàn)了我,就是因為我的文章一次兩次地在年會上獲獎啊。我說我只是客觀公正地評選文章。當然我水平有限,有時候評得也不好。所以有時候評得不太準你不要傷心,不要氣餒,今年沒評上,明年再寫,明年也許你遇上一個水平比我高的人,你就能評上了。還有一個挑戰(zhàn)就是來自于你單位工作系統(tǒng)內(nèi)的挑戰(zhàn),領導你給一個任務,有時候是他覺得你能勝任,也有的時候是他也實在沒辦法,挑不到人了。你不能說我不會,我不寫。我也說過這個話,這樣領導就認為你這個人不行,不服從領導。所以我現(xiàn)在還是在當處長。但就算是從寫論文的角度我反思一下這樣,我這樣做也不對。因為這是一個挑戰(zhàn)啊,讓你系統(tǒng)地研究一個問題,你研究出來不就是提高了嗎?這是對自己的挑戰(zhàn),哪怕是很困難的任務,你也要去承擔起來,F(xiàn)在我當小小的處長,我的部下我也教育他,要這樣做。誰也不是天才啊。我們理論所涉及到很多學科。我是學法理的,就還必須要懂刑法、其他部門法、政治理論、黨的政策等等。這都要懂啊。如果說領導參加黨校培訓,說你給我寫關于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心得體會,這我不懂啊,去學啊;蛘呒偃缯f領導要參加一個國際學術會議,寫一個材料,我不懂啊,趕快去學啊。有些比較難的問題,例如物權法,張所長讓我提意見。雖然我當時學的民法還不錯的,但我那時的民法與現(xiàn)在的民法不是一回事了,我說這個不是我一天兩天一月兩月能學得通的了,我說這個我只能提些細枝末節(jié)的問題,我建議請高檢的民方面的專家提。但所長說人家也是要做的,這個是讓你做的。我就只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我把這個當作一個學習的過程。這就是一個學習。因為早期的文件起草高檢的我也參與很多的,這樣你就知道領導起草時是怎么想的,通過批判了文件的草稿,就象一面鏡子,能夠折射出領導者的思想,他所關注的東西,從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所以不懂的東西要去學。當然也要有個度,也不能盲目地接受自己短期內(nèi)實在無法承擔的東西。要學自己經(jīng)過努力能做到的東西。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怎么把理論的眼光與現(xiàn)實的眼光結(jié)合起來,焦距要對準。我們書呆子可能從理論角度看問題多一些。一些實務部門的同志可能現(xiàn)實眼光多一些,那么他可能理論的角度對不準,這樣你也寫不出好文章來,就寫出游離于理論之外的東西了。所以我說兩個眼光要對準。解決的辦法是實務工作者要更多地主動地有意識地用理論的眼光來看這一個問題。象我這樣的書呆子就要盡可能地用現(xiàn)實的眼光去調(diào)查研究以后來看這個問題。這就是換位思考,才能把兩乾結(jié)合起來,才有可能選一個好題目來做。選出真正的問題來寫。上面講的是選題的機遇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選題的策略。第一個是跟潮流,第二個是引導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