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路基壓實質量問題的防治

一、路基行車帶壓實度不足的原因與防治

1、原因分析

路基施工中壓實度不能滿足質量標準要求,主要原因是:

(1)壓實遍數(shù)不夠;

(2)壓實機械與填土土質、填土厚度不匹配;

(3)碾壓不均勻,局部有漏壓現(xiàn)象;

(4)含水量偏離最佳含水量,超過有效壓實規(guī)定值;

(5)沒有對緊前層表面浮土或松軟層進行處治;

(6)土場土質種類多,出現(xiàn)不同類別土混填;

(7)填土顆粒過大(>10cm),顆粒之間空隙過大,或者填料不符合要求,如粉質土、有機土及高塑性指數(shù)的粘土等。

2、治理措施

(1)因含水量不適宜未壓實時,灑水或翻曬至最佳含水量時再重新進行碾壓;

(2)因填土土質不適宜未壓實時,清除不適宜填料土,換填良性土后重新碾壓;

(3)對產(chǎn)生“彈簧土”的部位,可將其過濕土翻曬,或摻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適宜后重新碾壓:或挖除換填含水量適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壓。

02 路基邊坡病害的防治

一、原因分析

(1)設計對地震、洪水和水位變化影響考慮不充分;

(2)路基基底存在軟土且厚度不均;

(3)換填土時清淤不徹底;

(4)填土速率過快,施工沉降觀測、側向位移觀測不及時;

(5)路基填筑層有效寬度不夠,邊坡二期貼補;

(6)路基頂面排水不暢;

(7)縱坡大于12%時未采用縱向水平分層法分層填筑

(8)用透水性較差的填料填筑路堤處理不當;

(9)邊坡植被不良;

(10)未處理好填挖交界面;

(11)路基處于陡峭的斜坡面上。

二、預防措施

(1)路基設計時,充分考慮使用年限內地震、洪水和水位變化給路基穩(wěn)定帶來的影響;

(2)軟土處理要到位,及時發(fā)現(xiàn)暗溝、暗塘并妥善處治;

(3)加強沉降觀測和側向位移觀測,及時發(fā)現(xiàn)滑坡苗頭;

(4)摻加穩(wěn)定劑提高路基層位強度,酌情控制填土速率;

(5)路基填筑過程中嚴格控制有效寬度;

(6)加強地表水、地下水的排除,提高路基的水穩(wěn)定性;

(7)減輕路基滑體上部重量或采用支擋、錨拉工程維持滑體的力學平衡;同時設置導流、防護設施,減少洪水對路基的沖刷侵蝕;

(8)原地面坡度大于12%的路段,應采用縱向水平分層法施工,沿縱坡分層,逐層填壓密實;

(9)用透水性較差的土填筑于路堤下層時,應做成4%的雙向橫坡;如用于填筑上層時,除干旱地區(qū)外,不應覆蓋在由透水性較好的土所填筑的路堤邊坡。

(10)重視植被防護,提高抗沖刷能力。

(11)斜坡陡于1:5時,原地面應開挖反坡臺階。

03 路基開裂病害的防治

一、路基縱向開裂病害及防治措施

1、原因分析

(1)清表不徹底,路基基底存在軟弱層或坐落于古河道處。

(2)溝、塘清淤不徹底,回填不均勻或壓實度不足。

(3)路基壓實不均。

(4)舊路利用路段,新舊路基結合部未挖臺階或臺階寬度不足。

(5)半填半挖路段未按規(guī)范要求設置臺階并壓實。

(6)使用滲水性、水穩(wěn)性差異較大的土石混合料時,錯誤地采用了縱向分幅填筑。

(7)高速公路因邊坡過陡、行車渠化、交通頻繁振動而產(chǎn)生滑坡,最終導致縱向開裂。

2、預防措施

(1)應認真調查現(xiàn)場并徹底清表,及時發(fā)現(xiàn)路基基底暗溝、暗塘,消除柔弱層。

(2)徹底清除溝、塘淤泥,并選用水穩(wěn)性好的材料嚴格分層回填,嚴格控制壓實度,滿足設計要求。

(3)提高填筑層壓實均勻度。

(4)半填半挖路段,地面橫坡大于1:5及舊路利用路段,應嚴格按規(guī)范要求將原地面挖成寬度不小于2.0m的臺階并壓實。

(5)滲水性、水穩(wěn)性差異較大的土石混合料應分層或分段填筑,不宜縱向分幅填筑。

(6)若遇有軟弱層或古河道,填土路基完工后應進行超載預壓,預防不均勻沉淀。

(7)嚴格控制路基邊坡,符合設計要求,杜絕虧坡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