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沖填筑堤的技術措施及解決方案
(1)水力沖砂填筑堤施工技術措施、重點分析和解決方案
料場確定:對堤防附近可開采料場進行地質堪察,確定可開采量和土料級配是否滿足施工需求。堤外江灘地粘土覆蓋層薄,無法進行大量開采,一般1m左右即為砂性土,碾壓筑堤無法進行施工。
水力沖填法在設計堤防軸線150m以外選擇料場,開挖除去料場覆蓋層,采用高壓水槍開挖(在無水源情況下可以打臨時井),采用高壓泥漿泵輸送砂土沖填方式筑堤,相對密度控制在0.6以上。堤防無防護工程時,需用粘土或腐殖土做包邊蓋頂(覆蓋層),堤頂和馬道厚度一般取0.5m、堤坡厚度一般取0.3m,覆蓋層壓實度控制在0.9以上。干密度不小于1.60g/鋤。
吹填排泥管出口可相對固定,用于吹填加固馬道時,出泥口可適當延伸或增加支管,不宜固定,每次吹填厚度不宜超過1.0m;排泥管居中布置,采用端進法吹填至堰端。每次吹填厚度一般為0.3—0.5m;每倉吹填完成后應間歇一定時間,待吹填土初步排水固結后才允許繼續(xù)施工;當吹填面太窄不便施工時,待固結后改用碾壓法填筑;對吹填的土質、泥漿濃度及吹填有效土方利用率等要適當查定;要及時檢測吹填土的性能:泥砂沿程沉積顆粒大小分布,干密度和強度與吹填土固結時間的關系;吹填過程中要加強堤防各填筑面的保護。
施工中遇到的問題:
A、嚴格控制料場至堤腳的距離,控制在150m以外,如果料場距離堤腳太近,大洪水時將給堤防帶來安全隱患,取土深度一般為3.0—4.0m。在取土時不可亂挖亂采,由近到遠有序開采,應形成一條大致整齊、平行于堤線的溝道,以利于行洪和回淤。
B、料場根據地勘資料選定后,施工時往往出現土料級配不好,土料級配過細,固結時間過長,影響施工進度和工程質量,要及時調整料場位置。
C、施工中常常遇到料場距離遠,需二次加壓或三次加壓才能送到場地,產生這種情況往往是由于前期料場勘探有誤或料場征地問題未能解決,這種情況往往會影響工程進度和增加工程費用。
D、施工期間往往遇到雨季,灘地料場被淹,海堤是在夏季施工,正趕上雨季,江水淹沒灘地,施工被迫停止,只好等到汛后才能繼續(xù)施工,影響了工程進度。
E、施工過程中隨時檢測十分重要,每一層沖填完成,待固結后,用環(huán)刀取樣測干密度,合格后方可進行上一層施工。(6)沖填到設計高程后,要先對沖填土方進行修坡整形,包邊蓋頂施工中要注意覆蓋層的均勻度和厚度。
F、工程結束后交付管理單位后,對堤防兩側邊坡進行植草處理,以延長工程使用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