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內容:工程結算審計過程中有何問題以及成因?施工單位采用多計工程量、高套定額手段,高估工程造價,還有承包工程合同簽訂不規(guī)范,材料成本難以確定。而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建設單位領導對法律認識不夠,缺乏進行實地現場勘察。

一、審計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

  1、施工單位報審結算存在的問題

  在審計中發(fā)現,有的施工企業(yè)利用建設單位對建沒工程結算的知識了解較少,不能對建設工程結算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的情況,采用多計工程量、高套定額、重復計算工程量等手段,高估工程造價。

  2、審計工程結算面臨的問題

  (1)承包工程合同簽訂不規(guī)范,工程結算計價難以確定。

  在審計過程中發(fā)現,建設、施工雙方承包工程合同簽訂不規(guī)范。在簽訂合同時簽訂與招投標文件相違背的合同或者按投標文件的內容逐一填寫,尤其是建筑規(guī)模和中標價,存在少填或者不填的現象,給工程計價取費留下活口,目的是為了竣工后高報工程結算價格打下伏筆,使原本十分嚴謹的合同失去約束力,建設單位失去了對施工單位工程報價的有效監(jiān)督,容易造成決算價格偏高,同時,給工程結算造價審核帶來難度的風險。

  (2)建設單位不正常的舉動,增加審計難度。

  審計的根本目的足為了給劃敗節(jié)省資金,降低基建成本,提高投資效益,但基建結算審計并不受所有建設單位的歡迎,因為有些建設單位的基建管理人員在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與施工單位逐漸產生經濟瓜葛,因而這些人思想上有顧慮,認為基建審計核減額越大,說明自己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越多,甚至出現施工單位都予以認可的核減,而建設單位反而不認可的咄咄怪事。此外,建設單位打著“降低工程成本,節(jié)約建設資金”的旗號,肢解工程項目,將一個本應完整的單項工程肢解成若干項發(fā)包給多個施工單位,除了要支付總承包單位服務費、增加工程成本外,有的還指定基建材料,指定材料供應商,甚至干脆代施工單位采購建筑材料等。所有這些建設單位不正常的舉動,都增加了工程造價的審計難度。

  (3)材料成本難以確定。

  現階段建筑材料市場不規(guī)范,價格混亂。

  材料材質相同,價格不同;產地不同,價格不同;渠道不同,價格不同。市場價格差異懸殊,我們在審計過程中感覺到材料實際價格無法核實。成本難以測定。即使是審核其原始購貨發(fā)票,也由于外部建筑材料市場的混亂使得真?zhèn)坞y辨,況且回扣與折扣普遍,更增加難度。

  (4)監(jiān)理單位沒有盡職造成工程結算審核難以深入。

  限于審計機關的技術力量和裝備水平,實施工程結算審計難以做到全過程跟蹤審計,更無法采取技術掃描和鉆芯取樣等先進檢測手段,因而審計所依賴的工程實施過程抽樣檢測資料,只能以監(jiān)理部門提供的監(jiān)理日志為主要參考依據。但工程結算審計發(fā)現,監(jiān)理單位提供的監(jiān)理但并不能客觀反映工程實施過程的真實情況,或填寫的不規(guī)范,或當時編造虛假記錄;蚴潞笱a做虛假記錄,或找小具監(jiān)理資質的人員編制口志等等,所有這些,說明工程監(jiān)理單位沒有按規(guī)定進行監(jiān)理驗收,監(jiān)理存在“走過場”的現象。

二、問題的成因

  1、建設單位領導及有關管理人員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有關工程建設的法律法規(guī)學習小夠、認識不深,不能完全按照相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進行工程招投標活動并規(guī)范合同行為,甚至受個人利益驅動,致使建設單位的招投標工作暗箱操作,利用合法的形式掩蓋非法日的等為,其工程技術人員或監(jiān)理人員對工程計價的相關知識學習、理解不夠,與傳統(tǒng)計價概念相混淆,不能完全按照國家規(guī)范有關規(guī)定處理相關事宜。

  2、很多施工企業(yè)的工程造價編制人員,在編制工程項目決算時為了省時間圖省事,往往不對竣工工程進行實地現場勘察,甚至在對工程網紙及相關變更材料均不熟悉的情況下就草率編制,導致已變更取消的工程項目在工程決算中仍然出現高結冒算的情況,有的則有意增大工程造價,以提升其勞務費的“含金量”,進而造成工程造價增大。

  3、施工單位施工過程中對技術資料未能完整歸檔或有意不建檔,造成建設單位在工程竣工后無法建立完整的工程資料并按要求報送工程結算所需材料,從而使審汁工作周期過長、風險加大。

  4、建設單位缺乏工程技術專管人員和工程技術專業(yè)知識或工程技術人員職業(yè)道德水準不高,造成工程項目施工中不合規(guī)的變更簽證增多。從而使得工程造價隨意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