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期間,我不錯過,不浪費每一次鍛煉的機會,加速自身知識的不斷更新和自身素質的提高。同時,利用閑余時間向領導及同事請教有關礦山地質及采礦方面的知識,
努力使地質和采礦相結合,使自己成為適合礦山工作的地質人員。
一、在實習期間,經常下井,進行坑道編錄及生產探礦鉆孔的編錄和采樣。在室內,對井下編錄資料進行整理。作為一名地質技術員,我按照生產的需要,按時完成了各項工作。
1、生產探礦:過去的一年中,在地質探礦的基礎上為滿足開采和繼續(xù)開拓延伸的需要,為進一步探明或確定礦體形狀和質量特征以及儲量升級所開掘各種坑探工程和鉆探工程。從而為礦山的開采和指導施工提供詳細的地質依據(jù)。通過生產探礦的設計,原始編錄、綜合編錄、取樣等一系列的工作,曾提交了2642中段20-31線、15-07線,車場工程,2582中段斜坡道開拓,035線等生產探礦資料。
2、儲量核實:考察過中間溝-斷層溝礦區(qū),運用AutoCAD、MAPGIS等軟件負責了儲量核實工作,并且參與了儲量核實報告的編寫。在整個考察及儲量報告的編寫過程中學到了不少東西。
3、深部及外圍探礦:進一步探明邊部、深部的小礦體,配合工程師加強外圍探礦。為滿足礦山的生產和發(fā)展的需求,不斷擴大地質儲量。
4、根據(jù)已有的資料,確定勘探類型及勘探網度,總結以往礦床勘探成果和探采對比的基礎上,運用典型礦床經驗,根據(jù)礦床的規(guī)模大小、形態(tài)的復雜程度、厚度變化的穩(wěn)定程度、構造的復雜程度和礦石中有用組分分布均勻程度等地質因素,對礦體勘探的難易程度進行劃分。確定合理的勘探類型及勘探網度,能正確地布置地質勘探工程,達到有效的礦產儲量,滿足礦山開采設計的需要。為礦床合理開發(fā)利用提供地質依據(jù)。
5、損失貧化:防止采富棄貧;加強施工管理和放礦管理,防止盲目開拓造成礦產資源的損失;準確控制礦體空間分布與礦石質量變化規(guī)律,監(jiān)督各采場出礦的礦石質量和品位,及時掌握生產采掘計劃執(zhí)行情況及采場質量動態(tài),嚴格控制礦石中的廢石混入和出礦品位等,使礦石損失和貧化指標降低到預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