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氣象、水文
焦作的氣候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為12.8-15.5°C。7月最熱,月均氣溫為27-28°C;
1月最冷,月均氣溫為-2-2°C。全省無霜期大致在190-230天之間,一般可滿足農作物一年兩熟。
年降水量從北到南大致在600到1200毫米之間。降水年內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六、七、八月份,三個月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65%左右。區(qū)內河流有丹河、峪河、西石河、三門河、丹河屬黃河水系,其余屬海河水系。丹河和峪河為常年性河流,其他為季節(jié)性河流。流經市區(qū)的河流自西向東依次是普濟河、閆河、翁澗河,這三條河流均為排污河。
1.2地形與地貌
焦作市地處太行山脈與豫北平原的過渡地帶。地貌由平原與山區(qū)兩大基本結構單元構成,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由北向南漸低。從北部山區(qū)到南部平原呈階梯式變化,層次分明。
其地貌由北向南依次為:
山區(qū)-丘陵區(qū)-山前洪積平原-山(扇)前槽交接洼地-郇封嶺崗地-沁河河漫灘-黃沁河沖積平原+古黃河河漫灘-青風嶺崗地-黃河河漫灘(黃河帶狀沖積平原)。
根據其特征及成因,全市可劃分為山地、山前平原兩個一級地貌單元和八個二級地貌單元。
(1)山地:
主要分布于焦作市北部,包括修武縣、馬村區(qū)、解放區(qū)、山陽區(qū)、中站區(qū)、博愛縣和沁陽市的北部山地,是太行山脈的一部分。
1構造侵蝕中山
分布于焦作市北部一帶,山體呈北東向展布,地面高程大于1000m,地形陡峭,溝谷深切,有似峰林地貌,主要由太古界變質巖及古生界碳酸鹽巖組成;
2構造溶蝕低山
分布于沁河口、寨豁西村、子房溝、黑龍王廟一線以北,地面高程500~1000m,山勢較陡,斷裂構造發(fā)育,侵蝕切割嚴重,地面巖溶發(fā)育,巖性以碳酸鹽巖為主,其次為碎屑巖與碳酸鹽巖互層;
3構造剝蝕丘陵
分布在孟州西部及太行山前一小部分,地面高程200~500m,山頂部位呈渾圓狀,山脊呈圓滑線狀,山坡平緩,巖性主要為碳酸鹽巖及碎屑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