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區(qū)域地質(zhì)
1.地理概況名字的由來
忻州古稱“秀容”,從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開始活動,至今已有將近1800年的歷史。
春秋時期大部分為晉地,戰(zhàn)國時屬趙。秦漢屬太原郡、雁北郡、太平郡,隋為新興郡、雁門郡,唐、五代、宋為忻州定襄郡、代州雁門郡,金、元、明、清為忻州、代州、保德州。
相傳漢高祖北上抗擊匈奴,兵困平城(今大同),脫圍時大軍南撤,到忻口方擺脫追兵。高祖歡顏而笑,六軍欣然如歸,因“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而生。自唐宋以來,一直設(shè)有州治,有“晉北鎖鑰”之稱,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1949年成立忻縣專區(qū)。1970年更名為忻縣地區(qū)。1978年改名為忻縣行政公署。1983年改忻縣為忻州市(縣級市),改稱忻州行署。2000年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zhǔn),忻州行署改為忻州市(地級市)。
地理位置
忻州市位于山西省北中部,素有“晉北鎖鑰”之稱。北鄰大同、朔州,南毗太原,西隔黃河與陜西、內(nèi)蒙相望,東以太行山與河北接壤。
行政區(qū)劃
轄忻府區(qū)、原平市和定襄、五臺、代縣、繁峙、寧武、靜樂、神池、五寨、岢嵐、河曲、保德、偏關(guān)一區(qū)十三個縣,185個鄉(xiāng)鎮(zhèn),4971個行政村,總面積25472平方公里。
人口與名族
2007年底總?cè)丝?06.9萬,其中城鎮(zhèn)人口約102.7萬,農(nóng)業(yè)人口204.2萬。人口中以漢族為主,占總?cè)丝诘?9%以上。境內(nèi)山地較多,其中平原0.27萬平方公里,約占10.5%,丘陵0.92萬平方公里,約占36%,山地1.36萬平方公里,約占53.5%。
地貌特征忻州市為秦晉黃土高原的一部分,地形崎嶇,多為山地丘陵,東有太行山、五臺山。五臺山由五個臺頂組成:東臺望海峰,海拔2795米;西臺掛月峰,海拔2773米;中臺翠巖峰,海拔2894米;南臺錦繡峰,海拔2485米;北臺葉斗峰海拔3058米,為五臺山主峰,也是華北最高峰,素有“華北屋脊”之稱。西有呂梁山,山勢雄偉,山脈連綿,主要山峰有蘆芽山、管涔山、云中山、黑茶山等,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南有系舟山,系太行山的余支。北有恒山,山勢峻拔,古稱北岳,主要山峰有禪房山、句注山、饅頭山、草垛山、鐵角嶺,主峰在渾源縣城東南,海拔2016米。在五臺山、系舟山、云中山之間為忻定盆地,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方便,是主要農(nóng)作區(qū)。境內(nèi)河流以滹沱河及汾河上游為主。黃河由西部邊境流過。其次有滹沱河支流清水河,牧馬河和注入黃河的蔚汾河、嵐漪河、朱家川河和偏關(guān)河等。
氣候忻州市氣候干寒,多風(fēng)沙,因地勢起伏顯著,區(qū)內(nèi)溫差甚大,五臺山、管涔山為高寒區(qū)。全區(qū)年均氣溫4.5℃至8.5℃,一月零下9℃至13.9℃,七月20℃至24℃。年降雨量400至550毫米。無霜期120至18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