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fā)展最基本的物質基礎。水土保持生態(tài)建設直接關系國家的生態(tài)安全,是我國社會經濟建設的國策。
  水土流失是土壤在水力、風力和重力作用下,地表土壤被剝蝕、轉運和沉積的過程。它不僅在山區(qū)、丘陵地區(qū)發(fā)生,而且在平原,河網地區(qū)也能發(fā)生。崇明島就是長江上、中游水土流失形成的河口沖積島。長江每年從上、中游下泄近4億t.泥沙,受動力因素和受咸潮的頂托,咸淡水楔狀相交,絮凝沉積,由星星沙洲,逐步發(fā)育成擁有1222km2的東海瀛洲——中國第三大島。
  水土保持是一門綜合性的自然科學。它采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對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改變自然面貌、減少災害、發(fā)展生產、建設綠色海塘與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 土質大堤的水土保持狀況
  崇明人民歷來以水為命以堤為障。在長期治水保土的斗爭中摸索了一整套圍灘筑堤保持水土的方法和經驗。崇明島土質大堤的建設,由純土質大堤逐步提高到土石結合(土質大堤,塊石護坡),土、石,、砼結合;由工程措施逐步提高到工程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由赤膊堤逐步提高到草.樹結合的綠色大堤。
  環(huán)島四周灘涂,近幾年來每年種青萬畝以上,且己形成種青——促淤——圍墾——種青的綠色良性循環(huán),保持全島4萬畝的蘆葦面積。蘆葦構成了崇明海塘防風消浪的第一道防線,被人們稱為綠色屏障。根據“迎水消浪,”的指導思想,在堤頂上種植賴草、馬斑草,外坡種植蘆竹,內坡植樹綠化。其效果是,在堤頂上削弱了雨滴直接沖擊堤頂表土,減少了雨水的沖擊力,疏散了表面徑流,減少堤頂水土的流失,形成了綠色地毯,既防風,又增添了摩擦力,便利了雨天防汛車輛行駛。如今團結沙東大堤、新村東大堤堤頂上的綠色草皮,完好如初,深受群眾歡迎。同時又減輕了堤管員因雨后回填修復堤頂的勞力負擔。
  外坡的蘆竹,系多年生植物,耐水濕、耐鹽堿、根系發(fā)達、生長快,為土質大堤外坡的穩(wěn)定不流失起到消浪護堤的先鋒作用。
  內坡植樹綠化,一般都是種植速生,針葉樹種,既考慮護堤保土,又考慮抗鳳穩(wěn)定,經濟受益快的特點,目前全縣164km的大堤綠化林帶(1177.3公頃)已列入國家沿海防護林帶,是崇明海塘的綠色長城,是以堤養(yǎng)堤活的儲蓄所。綜觀全島土質大堤,對水土保持的管理還是卓有成效的,然而從局部來看,堤身因受暴雨、臺風等惡劣環(huán)境影響造成重力侵蝕時有發(fā)生。如東旺沙新圍大堤,2000年受派比爾臺風侵襲,受損坍塌就達500m。堤頂因受雨淋、風蝕而造成面蝕,尤其北沿大堤較為突出。
  護坡,因坡比太陡,樹木、植被覆蓋率低而造成溝蝕的現象也為數不少。我們對南八效2800m達標建設堤段進行實地調查,內坡有大小不等雨淋溝230條,其中流失土方在5m3以上有3條,并已侵蝕至砼路面之內0.5m,構成了倒堪洞,流失土方在3m3以上有95條,流失土方1.0m3以上的有132條。
2 營造綠色海塘,加強生態(tài)建設的設想
  崇明島素有土凈、水凈、空氣凈的美稱,這是崇明島獨特的自然優(yōu)勢。誠如朱镕基總理所言:“崇明島的開發(fā)是綠色開發(fā)、生態(tài)開發(fā)。”建設綠色海塘是崇明21世紀大開發(fā)的需要,是將崇明島建設成為“國家生態(tài)縣”的需要。
2.1 海塘“達標”建設統(tǒng)貫全島
  崇明島四周一線大堤全長230km,分南沿和北沿兩個。崇明南沿灘面窄,城鎮(zhèn)多、人口多、工業(yè)生產發(fā)展快、對外港口多、貨物運輸集散快。從躍進2號涵閘至東旺沙界總長115km,從1997年開始興建達標工程至今已完成達標工程64.99km、白色堤頂保護工程77.74km,尚余43.5%的工程急需修建。崇明北沿往往給人們的影響是:灘面寬,蘆葦多,淤漲快,險情少,海塘達標建設可暫緩考慮。其實,事物均在不斷地變化,北沿新村堤段外灘坍勢日趨嚴重,危及著一線大堤的安全。100.41km的北沿大堤標準偏低,普遍不達“八五”標準,經過沉降,流失,大部份堤頂高程在7.0m左右,而且又均是土大堤,土路面,再加上灘涂圍墾面積不斷擴大,灘涂蘆葦又在逐年減少,故北沿海塘防洪、抗臺能力僅達30~50年一遇標準。
  崇明是個海島,環(huán)島海塘是個整體,且臺風是逆時針方向旋轉的,也不能擺脫從北沿登陸的可能性。為從崇明島的全局出發(fā),應在加快南沿海塘達標建設的同時也應統(tǒng)籌兼顧盡快投資將北沿海塘納入“達標”工程建設之中。
2.2 加強海塘工程的生態(tài)建設
  當前崇明海塘達標建設應以水土保持為宗旨的生態(tài)建設,其主要著重點是,砼護坡工程、保灘護岸工程以及堤頂白色保護工程。而與海塘達標工程相匹配的生物措施尚未及時跟上。比如在海塘護坡達標建設的同時,堤頂上修筑了3.5m寬15cm厚的白色砼路面工程,這對防辭老鍘⒈憷煌、讣{迫褐諫睿肥凳羌蠛檬攏釷艿鋇厝褐詰幕隊。但经过覛g問奔淶氖褂,不难筷J鱸諫杓粕匣勾嬖諞恍┤畢藎吹潭ゲ木讀髁可形純悸。翠S旯こ絳私ㄇ,綔礻后栽懱顶上产生的咀x髁坑腥醭雎罰旱潭ネ寥郎、藨宛Q屢潘、艘r諂屢潘6緗癖瞥傘澳諂亂惶趼貳,乖囲迟犝~濾亮魘а現兀炅蕓櫻腫槍導鄄。为控诸l潭ゾ讀鰨ㄒ樵諫杓剖庇υ隉怕訪婺誆嗉詠ㄒ惶蹴排潘す擔頤扛簦保埃埃恚拗惶跗鍪諂屢潘擔換蛟諛詰碳縞現種膊萜ひ鑰刂拼蟮棠諂碌乃亮魘А?/p>
  在達標工程防浪墻與白色砼保護工程之間的外堤肩80cm~1.0m地帶現留出了一個碎石鋪面的小平臺,這對砼防浪墻本身因滲水將會帶來隱患,而且因雜草叢生帶來管理上的難度。建議將這個小平臺設計為綠色草皮或花草灌木相間的綠化帶,既控制了水土流失又美化了堤頂,真是一舉兩得。在大堤內堤肩上,有的雜草叢生,有的裸露地面,給管理帶來極大的難度,從保持水土出發(fā),應改良草種,達到以家草克野草。
  總之,海塘工程建設應注入綠色理念,做計劃預算時,工程與生物一并納入:建設施工時,工程與生物一起上馬;竣工驗收時,工程與生物一視同仁。要樹立尊重自然、保護環(huán)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境地,將海塘建設成水土保持的生態(tài)工程,成為具有崇明特色的一個旅游新景點。
2.3 促進海塘管理科學化
  近幾年來,海塘達標工程在崇明南沿正全面鋪開并相繼建成,預示著崇明海塘建設即將進入全新的發(fā)展時間。必然要有一支相適應的管理隊伍和一套相適應的管理手段、方法與之相匹配。“三分建,七分管”,硬件達標了,軟件怎么辦?這是擺在海塘管理單位面前的一個新課題。海塘建設達標,管理也要達標。海塘工程在更新,管理員的思想觀念也要更新,管理員、管理辦法也要更新,交通設備、通訊、儀器都要更新。海塘管理工作才能規(guī)范化,跟上時代的節(jié)拍。因此,海塘工程達標了,海塘管理決不能高枕無憂,而是更加細致,更加科學化,責任性更強。具體做法上:
  一是提高管理的技術業(yè)務素質,經通過連續(xù)兩年舉辦河道修防工(初、中級)培訓班,現有初級工52人、中級工38人,技術工種持證上崗率達到98%;
  二是建立和推行海塘管理崗位責任制,增強事業(yè)心、責任心,使海塘管理工作實現二個轉變:重建輕管向建管并重、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轉變。通過“四定一追究”(即對海塘管理實行定人員、定管理范圍、定管理內容和責任、定報酬、并進行失責追究),建立內外監(jiān)督制約與激勵機制,層層責任簽協(xié),落實海塘管理崗位責任制,使海塘管理達標走上良性循環(huán)并日益規(guī)范;
  三是制訂海塘工程管理考評細則,做到有章可循。四是逐漸對交通工具、通訊、儀器設備上進行更新,以適應現代化、科學化管理的需要。比如,為了維持防汛道路的通暢,在清除內外堤肩高桿草、硬桿草、爬藤草上還是應用傳統(tǒng)的方法,有的用鐵鍬鏟、鐮刀割,有的用拖拉機刮、藥物噴,每年要耗費大量的勞力、財力。近兩年來,前哨堤防站采用機械割草的辦法,做到整齊美觀統(tǒng)一規(guī)格,保住草根,深受海塘管理職工的歡迎,應以推廣。海塘管理達標任重而道遠,必須不斷總結,不斷提高,跟上時代的步伐。
2.4 因地制宜、回歸自然
  建設綠色海塘,是一項綜合性生態(tài)工程。因此在規(guī)劃建設綠色海塘時必須做到工程與生物結合、樹木與花草結合、灘涂與大堤結合。要更新理念、因地制宜、回歸自然、合理布局。
  崇明南沿海塘開始實施的退圩還灘綠化灘涂的舉措應予提倡,這是一項實施生態(tài)修復的工程。以池杉、雜交柳隔行種植,構成蘆葦與耐水濕樹種混交,在丁順壩的防護下,構成第一道立體綠色屏障;第二道是砼達標工程;第三道是內坡綠化林帶,將目前單一水杉、柳杉種植逐漸更新成“喬、灌、草”三層樓,扭轉在堤肩上種植高大的闊葉林的做法(因臺風時易倒伏),達到抗風、固堤、美化之功效;第四道是內青坎的經濟林帶。這塊地帶地平、質好,適于果樹、花木、用材林的培植,重點加工撫育,增加經濟效益,以堤養(yǎng)堤。
  崇明北沿海塘,灘涂淤漲快,是上海市的土地資源庫。多年實踐證明,灘涂種青是消浪護岸、促淤造地、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好措施。
3 結語
  建設崇明的綠色海塘,是21世紀大開發(fā)的需要,是全面落實“十五計劃”的需要。確立“安全、資源、環(huán)境”協(xié)調發(fā)展的思想和貫徹“以人為本、環(huán)境為重、科技為先、建管并舉”的方針。狠抓落實,持之以恒。盡快把崇明島的海塘建設成防汛抗臺的生命線,海島旅游的風景線,環(huán)境保護的生態(tài)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