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建筑的聲學設計:
㈠音樂廳
1.每座容積8~lOm3/座,盡量少用或不用吸聲材料,混響時間1.7~2.1s。
2.充分利用前次反射聲,頂棚除向觀眾席提供反射聲,還需向演奏席提供反射聲,為避免聲影,樓座下眺臺的出挑深度D宜≤樓座下開口凈高度H。
3.保證廳內(nèi)有良好的擴散,在新式大廳中,需專門設計布置擴散體。
4.噪聲評價指數(shù)N可選用20以下,選址應遠離噪聲較高的地區(qū),做好內(nèi)部隔聲、通風系統(tǒng)消聲、隔振處理。
㈡劇院
1.以自然聲為主的話劇場、戲曲劇場不宜超過l000座,歌舞劇場不宜超過l400座,以擴聲為主的劇場,座位數(shù)不受此限制。
2.歌劇、舞劇場每座容積4.5~7.5m3/座,話劇、戲曲劇場每座容積4.0~6.0rn3/座。
3.《劇場、電影院和多用途廳堂建筑聲學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以自然聲演出為主的觀眾廳設有樓座時,眺臺的出挑深度D宜<樓座下開口凈高度H的1.2倍;以擴聲演出為主的觀眾廳,眺臺出挑深度D可放寬至樓座開口凈高度H的1.5倍。
4. 劇院允許噪聲級可采用N=20~25。
㈢電影院
1.最佳混響時間。普通電影院0.7~1.0s,立體聲電影院0.5~0.8s。從銀幕后面揚聲器發(fā)出的直達聲,與任何反射面的第一次反射聲達到觀眾席的時差都不應超過40ms,相當于直達聲和反射聲的聲程差為13.6m。
2.每座容積6.0~8.0m3/座。
3.觀眾廳地面要有坡度。單聲道影院每排座位升起高度宜為6cm,立體聲影院宜>10cm。
4.為使影視同步,較小影院觀眾廳的長度一般取18~25m;大型電影院觀眾廳長度宜≤30m。觀眾廳不宜設置樓座,其長寬比宜為(1.5±0.2):1,以獲得良好的聽音條件。
5.銀幕背后空間的所有界面必須作表面為暗色的強吸聲處理或加以分隔,以避免長延時反射。觀眾廳的后墻應采取防止回聲的措施。
6.避免音質缺陷和噪聲的影響,放映室要做吸聲、防火處理,放映孔、觀察窗做雙層、厚度不同的玻璃,窗框要很好地密封。
㈣演播室
1.合適的房間尺寸和比例
小于3~4人的語言播音室,容積可在43~114m3范圍內(nèi)。
對于容積較小的矩形房間,為使在較低頻率范圍內(nèi)不產(chǎn)生共振頻率簡并現(xiàn)象,房間的長、寬、高不用簡單整數(shù)比。
2.混響時間和頻率特性。語言0.3~0.4s,獨唱、獨奏0.6s,通用房間0.9s。
3.擴散處理。采用擴散表面,均勻分布擴散表面和材料,墻面不平行等。
4.噪聲控制。噪聲<25~30dB(A)。
㈤多用途廳堂
1.每座容積3.5~5.0m3/座,作為折中的辦法,應選擇適中的混響時間;
2.觀眾廳設有樓座時,眺臺的出挑深度D宜<樓座下開口凈高度H的1.5倍;
3.采用混響時間可變的聲學處理:簾幕,可變墻體;
4.電聲:聲柱,人工混響器,混響室。
㈥體育館
1.控制混響時間
綜合體育館比賽廳混響時間1.2~1.9s,花樣滑冰館比賽廳1.5~1.9s,游泳、冰球、速滑、網(wǎng)球、田徑館比賽廳每座容積≤25m3/座時,混響時間<2.0s,>25m3/座時,混響時間<2.5s。
2.防止多重反射
體形用殼體時,把弧面的曲率半徑加大,或在頂棚布置吸聲材料、空間吸聲體、空間擴散體以消除聲聚焦。
3.電聲:用強指向性聲柱,聲面分區(qū)布置。
㈦審判廳
1.較高的語言可懂度
混響時間短,無回聲干擾,要有高質量的擴聲和錄音設備。
2.每座容積2.3~4.3m3/人,盡量壓縮室內(nèi)容積,設計時嚴格控制體形,防止后墻反射或弧線形墻體引起的聲聚焦。
3.頂棚作反射和擴散處理,后墻與側墻布置吸聲材料,選擇吸聲量較大的沙發(fā)式座椅,座位以外的區(qū)域鋪設地毯。
4.抬高聲源,地面起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