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澆板按受力可分為簡支板、連續(xù)板、懸臂板,F(xiàn)澆板按長寬比和受支承條件影響,又可分為單向板和雙向板。從受力特征分析,單向板實際上相當于寬度大而高度低的梁。單向板荷載向兩邊支承傳遞,雙向板向四邊支承傳遞。
電線管集中穿板處,板應驗算抗剪強度或開洞形成管井。當考慮穿電線管時,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墊層的做法。管弄井電線引出處的板,因電線管過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至180(考慮四層32的鋼管疊加)宜盡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間內(尤其是住宅)加次梁。板的上部縱筋伸入支座后即使水平段滿足錨固要求時也要增加彎折,彎折長度為不小于10d.地下車庫由于防火要求不可用預制板?蚣芙Y構不宜使用長向板,否則長向板與框架梁平行相接處易出現(xiàn)裂縫,F(xiàn)澆板的配筋盡量用二級鋼,除吊鉤外,不宜采用一級鋼。一級鋼雖然有很好的延性但抗拉強度低,施工難度大。鋼筋宜大直徑大間距,但間距不大于200,鋼筋直徑類型也不宜過多。板編號和鋼筋編號不宜過多。頂層及考慮抗裂時板上筋可不斷,或50%連通,較大處附加鋼筋,拉通筋均應按受拉搭接鋼筋。分布筋一般為φ6@250,溫度影響較大處可為φ8@200,板頂標高不同時,板的上筋應分開或傾斜通過,F(xiàn)澆挑板陽角加輻射狀附加筋(包括內墻上的陽角)現(xiàn)澆挑板陰角的板下宜加斜筋。頂層應采用現(xiàn)澆樓板,以利防水,并加強結構的整體性及方便裝飾性挑沿的穩(wěn)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應每隔10~15米設一10mm的縫,鋼筋不斷。盡量采用現(xiàn)澆板,不宜采用予制板加整澆層方案。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陰角處附近的板應現(xiàn)澆并加厚,雙向雙排配筋,并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配筋計算時,可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將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減系數(shù),將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數(shù)。按彈性計算的雙向板鋼筋是板某幾處的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為放大。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負筋不宜過大,否則將對梁產生過大的附加扭距。一般:如板厚>150時采用φ10@200.單向板是按塑性計算的,而雙向板按彈性計算,宜改成一種計算方法。當厚板與薄板相接時,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慮是適當?shù)模癜寰筒缓线m,宜減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非矩形板宜減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基礎底板和人防結構一般可按塑性計算,但結構自防水、不允許出現(xiàn)裂縫和對防水要求嚴格的建筑,如坡、平屋頂、櫥廁、配電間等應采用彈性計算。室內輕隔墻下一般不應加粗鋼筋,一是輕隔墻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體受力,應整體提高板的配筋。只有垂直單向板長邊的不可能移位的隔墻,如廁所與其他房間的隔墻下才可以加粗鋼筋。坡屋頂板為偏拉構件,應雙向雙排配筋。挑板挑出長度大于2米時宜配置板下構造筋,較長外露挑板(包括豎板)宜配溫度筋。挑板內跨板上筋長度應大于等于挑板出挑長度,尤其是挑板端部有集中荷載時。內挑板端部宜加小豎沿,防止清掃時灰塵落下。當頂層陽臺的雨搭為無組織排水時,雨搭出挑長度應大于其下陽臺出挑長度100,頂層陽臺必須設雨搭。挑板配筋應有余地,并應采用大直徑大間距鋼筋,給工人以下腳的地方,防止踩彎。挑板內跨板跨度較小,跨中可能出現(xiàn)負彎距,應將挑板支座的負筋伸過全跨。挑板端部板上筋通常兜一圈向上,但當鋼筋直徑大于等于12時是難以施工的,應另加筋。板上開洞(廚、廁、電氣及設備)洞口尺寸及其附加筋,附加筋不必一定錨入板支座,從洞邊錨入La即可。板上開洞的附加筋,如果洞口處板僅有正彎距,可只在板下加筋;否則應在板上下均加附加筋。在樓板上所開大洞,周邊加小梁,或板適當加厚加暗梁。
的1.5至2倍,否則應打抗滑移樁,防止原有建筑的破壞。建筑層數(shù)相差較大時,應在層數(shù)較低的基礎方格中心的區(qū)域內墊焦碴來調整基底附加應力。拉梁頂標高宜高,否則基礎磚墻高度較高。底層內隔墻一般不用做基礎,可將地面的混凝土墊層局部加厚?紤]到一般建筑沉降為鍋底形、結構的整體彎曲和上部結構和基礎的協(xié)同作用,頂、底板鋼筋應拉通(多層的負筋可截斷1/2或1/3),且縱向基礎梁的底筋也應拉通;A底板混凝土不宜大于C30,一是沒用,二是容易出現(xiàn)裂縫;A底面積不應因地震附加力而過分加大,否則地震安全了而常規(guī)情況下反而沉降差異較大,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