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結構設計大師的審視:什么才是概念設計?

1。我們結構工程師在設計什么?
也就是民國期間,我們的建筑工程師們建造了一大批杰出的結構工程,中山紀念堂(上部鋼結構,下部混凝土結構),包括新中國建國以后的建筑結構,如北京火車站,上海同濟大禮堂等等一批當時在物資極度匱乏的境況下,研究土木工程史就知道當時處于前列,歐美的在工程師很驚訝中國的水平。當時西班牙,德國,瑞士,墨西哥等國際友人注意到了中國的結構設計水平。現(xiàn)在呢,各類軟件充斥整個設計院,真?zhèn)斡邢拊涑庵袊O計院,黑匣子充斥設計院,標準圖集充斥設計院。比如一個懸臂梁寬900,梁端部配筋50 根32,稍微有結構概念的設計師就知道,彎矩圖端部為0,根據(jù)構造配筋足以!計算機根據(jù)裂縫控制條件給出的計算結果。預埋板幾乎無法安置!比如樓梯配筋,厚度按照標準圖,要知道樓梯一般是現(xiàn)澆筑混凝土結構,與結構整體澆筑在一起,K型支撐作用哪里去了?一位助理結構工程師拍桌子講PKPM 就沒有考慮,全國都沒有考慮,你為什么讓我考慮呢?我怎么會考慮?!也罷。居然某些大院老總也如此認為!
結構程序的出現(xiàn)很大程度的減輕了計算工作量,當變成黑匣子的時候,又把設計師眼睛上蒙上了一塊黑布,標準圖又是一匹瞎馬,業(yè)主的“科學發(fā)展觀”的鞭打下,可謂“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2。距離結構真實是近了遠了?
拉丁格言:簡單是真的標志,美是真理的光輝!
近代土木工程從十七世紀中葉到二十世紀中葉的約300年間,經(jīng)歷了最初以伽利略、牛頓和虎克所創(chuàng)建的力學理論為標志的“奠基時期”(1660-1765)和以英國工業(yè)革命為標志的“進步時期”(1765-1900)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后包括20世紀30年代歐美各國大興土木的“成熟時期”(1900—1945)。尤其現(xiàn)在的計算機誕生,有限元的強大實力,一切結構成為可能!結構設計自由了!果真如此嗎?
我們大學的博士,碩士,在學習彈性,塑性,大舉進軍彈塑性的時候,又有誰去到現(xiàn)場,又有誰了解我們的建造者呢?我們的農(nóng)民兄弟!也有人稱他們是:文盲+流氓!當我們的塑性設計進入執(zhí)行階段時,是不是早已經(jīng)進入了超塑性了!歐拉、貝努力的平截面假定大大解放生產(chǎn)力的時候,當克拉夫動力學如一盞亮指引人前進時,混沌來了,抹煞一切結構工程概念,將結構變成0110 時,上帝笑了!

3。離開計算機,我們?nèi)耘f是結構工程師嗎?
一塊擋土墻,怎么設計,高端的有限剖分一下,在配筋。正好沒有計算機軟件狗,沒有辦法計算,沒有狗不行我們結構師不行呀!只有狗才行!只能這樣告訴業(yè)主。
對老少皆學習花費大量精力學習有限元,土木工程有限元,航空工程有限元的時候,學習完成之后,擺出大有登天入地之勢!如果不從結構的基本概念入手而直接進入有限元,老人學習可謂:‘百歲老翁攀枯枝。’小孩子學習可曰:‘井上轆轤臥嬰兒。’

4。當代我們結構設計缺乏什么?
有幸在今年北京遇到英國曼奇斯特的大學教授季教授,他和他伙伴和博士生的一個研究興趣之一就是分析50 年以前的結構概念設計,現(xiàn)代的計算手段進步發(fā)揮的作用遠遠不及結構概念的作用。我們?yōu)闅g呼勝利的水立方結構,結構概念的提出來自于澳洲的PTW 和澳洲ARUP,和國人的有限元計算以及試驗促使了成功!佛山世紀蓮以及深圳寶安體育場均來自德國的SChlaich 的概念設計,拉丁的格言:簡單是真的標志,美是真理的光輝!

QQ截圖20160921083218.png

5。結構工程師的出路?
土木工程經(jīng)歷了四個時期:(1) 磚石木時代,羅馬的拱結構,中國的趙州橋,當時的概念設計讓現(xiàn)代的計算手段分析自愧不如。 (2) 鐵器時代:埃菲爾鐵塔,中國的鐵索橋, (3) 混凝土時代:sears大廈,金貿(mào)大廈,等典范。 (4) 鋼索時代:布魯克林橋,蘇通大橋,水立方,世紀蓮,將結構引向輕型化方向。但也有背離的此方向的個別案例,僅僅在中國。下一個時代是什么?當歐美的大師在學習東方哲學時,近代輕型結構的始祖德國大師(Frei otto)包括前國際空間與殼體結構主席川口衛(wèi)很驚訝老子的哲學,自然的哲學。我們又該是不是把目光投向東方哲學。
LY Lin先生取得了驚人的成績時:他說:“我越發(fā)發(fā)現(xiàn)我自己有點驕傲了,因為我學會了東方的哲學,是我土木工程創(chuàng)新的源泉”。把結構概念運用純熟的如高迪,他已經(jīng)結構概念發(fā)揮到極致。他的教堂就是這樣建起來了。德國斯圖加特的一個展出上可窺一斑。

QQ截圖20160921083230.png

杰出的結構,勢必源于自然。因為自然比人類更了解結構。
德國斯圖加特的旗手在領悟自然后創(chuàng)造的杰作。這里給出的目的是睜眼看世界,三十年樹狀結構在德國已經(jīng)完美實現(xiàn)的結構,我們某些知名大學的知名教授居然要因此結構申請專利基金。更有甚至者,某知名教授,將某些結構,我知道在德國已經(jīng)有二十年了,申請中國專利,甚至到世界上評估無形資產(chǎn)價值數(shù)千萬美元。這就把概念的作用無限大了!不是寬宏大量的結構工程師所為。

QQ截圖20160921083300.png

從自然的角度看,近代空間結構大師(沈院士稱呼為始祖)Frei otto 的慕尼黑體育場可謂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基本可以發(fā)現(xiàn)Frei otto橫跨幾個學科,對自然的領悟到了極致。他的繼承者schlaich同樣是結構概念設計的旗幟,中文的:輕·遠——德國約格·施萊希和魯?shù)婪?middot;貝格曼的輕型結構,中文在國內(nèi)可以看到。其它的一些結構概念的文獻(很難在市面上見到,核心之一IASS 會議,其中一個分會案例之一就是結構形態(tài)與概念,通常根本無法獲得一手資料,因為沒有文字記錄)只能通過我們能夠接觸到的老師(如藍天教授等) 那里獲得一些資料,如果要進一步進取求知,恐怕需要花費不少金錢和精力了。有時候總是想,如果放下所有的世俗,那我一定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到大師的所在地長期學習,領悟,這就是我現(xiàn)在的唯一奢望了。斯圖加特——夢想飛揚的地方!

QQ截圖20160921083322.png

水立方結構立面的靈感來源于Kelvin 的“泡沫”理論,理論物理學杰作,事情還得從1887 年說起(9 年后,首屆現(xiàn)代奧運會在雅典舉行)。當年,維多利亞時代著名的物理學家凱爾文爵士曾苦苦思索一個問題:怎樣才能以最經(jīng)濟的辦法把空間分隔成大小相同的單元,并且讓這些單元的共用面積達到最?凱爾文提出了一種辦法,把這些單元做成14 邊體。在此后的100 多年里,凱爾文設計的結構一直是最有效率的空間劃分方式。到了1993 年,丹尼斯·韋爾和羅伯特·費倫用一種稱作“表面設計師”的計算機程序找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新方法:讓3/4的單元為14邊體,其余單元則為12邊體;所有單元的容積都相同。

這種方式比凱爾文提出的分割法節(jié)省了0.3%的面積。 10年后,韋爾和費倫創(chuàng)下的紀錄仍然沒有被打破,而耗資6000 萬英鎊的國家游泳中心也將在中國的首都建造成形。到2006 年完工時,這座場館(又名“水立方”,Water Cube)將占地7 萬平方米,可容納1.7 萬觀眾。整幢游泳館將為鋼結構,以韋爾—費倫結構的改進版本為基礎,外涂層是一種叫作ETFE(四氟乙烯)的透明特氟隆。這種簡潔的結構并非是看上去的雜亂無章,是依據(jù)WeariePhelan 給出的“無限等體積肥皂泡陳列幾何圖形學”:肥皂泡是因內(nèi)外氣壓不同而形成的一種自然結構,液體表面張力抑制肥皂泡的擴張,由于肥皂泡內(nèi)的氣壓對各向都是相等的,因此形成了最小表面積,空中肥皂泡是球形,水平面會是半球形,泡內(nèi)的壓力方向永遠與表面垂直,如果氣泡基座不是圓形,它會自動形成一個最符合泡內(nèi)、外壓力平衡及最小表面積的形狀。如果兩個肥皂泡靠在一起,中間自然形成120度的隔膜,至于隔膜之所以為平面,是因為隔膜兩方壓力相等,而勿論多少個肥皂泡連在一起,它們相接角度勢必為120 度(丹特,1971年)。a)、大小相等肥皂泡,(b)大小不等肥皂泡,(c)3-4個肥皂泡。由十四面體、十二面體基本單元沿三個正交坐標軸X、Y 和Z 生成了巨大的空間立方體。將空間立方體進行旋轉和切割,切出建筑的外邊框和內(nèi)部使用空間。十四面體、十二面體被切出的邊線形成上弦和下弦桿件,切割面之間原有的線即為腹桿。經(jīng)優(yōu)化選擇旋轉角度和切割面,形成最終的結構幾何形態(tài)。

QQ截圖20160921083346.png

“美麗的建筑不只局限于精確,它們是真正的有機體,是心靈的產(chǎn)物,是利用最好的技術完成的藝術品。”——賴特
有限元誕生之后,并沒有改變原有建筑材料的自然性,以及結構形態(tài)。橋梁:梁,拱,剛架,懸索,斜拉。房屋相對多樣,基本形態(tài)并沒有改變。有限元的誕生:走路的腳,和腳下的路都沒有改變,改變的是腳上的鞋子。稍微對歷史研究的就知道,世界上的建筑大師無不是對建筑材料的本質(zhì)屬性以及對該材料所能達到的最佳形態(tài)的深度理解的基礎上獲得。杰出的建筑大師的建筑設計本質(zhì)上講是對建筑材料本質(zhì)最佳形態(tài)的結構概念設計。如建筑師大師賴特。
美國著名建筑評論家保羅·戈德伯格(Paul Goldberger)在紀念他逝世二十周年所寫的文章中也指出:“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他之后,美國還沒有別的建筑師可以與他相比。路易斯·康,埃羅·沙里寧,凱文·羅歇,貝聿銘,菲利浦·約翰遜都不能與他相比,即使上述這些人加在一起,他們在建筑藝術上所具有的影響,也比不過賴特不尋常的七十二個年頭的建筑職業(yè)生涯所造成的巨大影響。”
1867(1869)年6 月8日生于威斯康星州里奇蘭森特。(年代不詳)在威斯康星大學攻讀土木工程,但成績平平,差3 個月畢業(yè)時即離校。1888 年進入建筑師D.阿特勒和L.沙利文的建筑事務所。賴特曾經(jīng)表示喜好用鋼筋混凝土仿照植物的結構來設計建筑,結構中間是一個樹干(trunk),深埋在地下,每層樓好像足在樹干上長出來一樣,層層加上,陽光從上至下穿過天窗進入室內(nèi),造成自然照明的感覺,日光與月光都有類似的效果。

賴特認為一切美感均源于自然,因此比較強調(diào)建筑設計應當尊重天然環(huán)境,每幢建筑物都應當順應和表現(xiàn)自然力來實現(xiàn)最佳境界。賴特,曾在日本設計Imperial Hotel,在這座酒店,賴特設計了著名的“船形基礎”抗震結構,并且附設了水池,可以成為火災時的救助設施。帝國飯店在1922年建成,1923年達8.3級的Kanto大地震——它基本上把整個東京都毀了,帝國飯店經(jīng)住了考驗并在火海中成為附近人們的一個安全島。一次機會與美國建筑師大師路易斯康的學生合作設計一個方案,他自豪的講他是路易斯康的學生,那么看看這位路易斯康到底是何等大師!
薩克研究所:
1:空腹大梁當時在美國是頗為先進的技術。它有桁架傳力明確的特點,又不象桁架那樣高,豎桿也承受一定彎矩。更主要的是實驗室的繁多管道可以從中穿過,而不需要另外搞設備層吊平頂。

QQ截圖20160921083430.png

QQ截圖20160921083438.png

QQ截圖20160921083444.png

QQ截圖20160921083449.png

QQ截圖20160921083454.png

QQ截圖20160921083500.png
2:考慮該地區(qū)常有地震,用了一種比較特殊的結構構造:將鉛鋅包鋼板夾于空腹大梁和柱之間,使柱筋有適當?shù)难由煨,這就形成了區(qū)別于剛性結點的彈性鉸。1965 年建成后,拉霍亞發(fā)生過一次大地震,周圍房子全塌了,而薩克研究所卻安然無恙,連裂縫也沒有,主要是結構的柔性體系幫了大忙。當?shù)卣鹚酵屏Ξa(chǎn)生時,空腹梁與柱之間產(chǎn)生相對滑動,地震力消失后,依靠柱筋的彈性恢復力將梁拉回原處。時值康從達卡返美途經(jīng)拉霍亞,見到這奇景,連連夸耀結構師的功績。
我們不妨從該結構懸挑構建來看,懸挑端部小,根部大,彎矩形態(tài)與結構形態(tài)高度統(tǒng)一。所以我對這位遠方來的建筑朋友頓生十分敬意。moshe設計的展覽館以及前蜘蛛,概念非常明確。肋拱效應非常顯著,彎矩與形態(tài)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