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雖然現(xiàn)澆混凝土產(chǎn)生裂縫的現(xiàn)象不可避免,但通過科學的組織,合理的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可以避免結構性裂縫的產(chǎn)生,控制非結構性裂縫的危害程度。加強建筑工程的質量管理,切實提高建筑工程的質量水平,是工程各參與方的共同目標。只有各方分工協(xié)作才能確保建筑工程結構安全和滿足使用功能。
關鍵詞: 混凝土結構;控制措施;處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TU375 文獻標識碼:A
1 概述
混凝土是由水泥石、砂(細骨料)、石(粗骨料)三種材料組合而成的非勻質材料。由于在水泥石硬化過程中,存在氣穴、微孔和微裂縫,因此從微觀上看,混凝土是水泥石、砂、石及充有空氣、水的微孔和微裂縫的多相結合體。微裂縫本身對混凝土的承重、防滲及其他使用功能并多大危害。但是當混凝土受到較大荷載和溫差等作用之后,微裂縫就會不斷的擴展和連通,最終形成我們?nèi)庋劭梢姷牧芽p,也就是混凝土工程中常說的裂縫。從實際應用來看相當一部分裂縫對建筑物的受力及正常使用無太大的危害,但裂縫的存在會影響到建筑物的整體性、耐久性,會對鋼筋產(chǎn)生腐蝕,而且產(chǎn)生使用期應力集中現(xiàn)象,故而應在各方面給予重視,以避免裂縫的出現(xiàn)或把裂縫控制在允許的范圍之內(nèi)。
2 裂縫成因
鋼筋混凝土出現(xiàn)裂縫的原因比較復雜,主要有材料和氣候因素、施工不當、設計和施工不當、改變使用功能或使用不合理等,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2.1 設計原因
(1) 設計中結構斷面突變,導致構件應力集中從而產(chǎn)生構件裂縫。
(2) 設計中對構件施加預應力不當,造成構件的裂縫(偏心、應力過大等)。的裂縫(偏心、應力過大等)。
(3) 設計中構造鋼筋配置過少或過粗等引起構件裂縫。
(4) 設計中未充分考慮混凝土構件的收縮變形。
(5) 房屋較長時未設置伸縮縫,在薄弱環(huán)節(jié)產(chǎn)生收縮裂縫。(美國混凝土學會的資料認為混凝土有干縮和溫度變形兩種,干縮變形每30.48 m約收縮19 mm。溫度變化引起的變形為37℃的溫度變化每30.48 m 收縮或延長19 mm 左右。國內(nèi)有部分觀點認為40 m 長的樓板因硬化凝固產(chǎn)
生的縱向收縮量為8~20 mm。)
2.2 材料原因
(1) 粗細骨料含泥量過大,造成混凝土收縮增大。骨料顆粒級配不良或采取不恰當?shù)拈g斷級配,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縮的增大,導致裂縫的產(chǎn)生。
(2) 混凝土外加劑、摻和料選擇不當,嚴重增加混凝土收縮。
(3) 水泥品種原因,礦渣硅酸鹽水泥收縮比普通硅酸鹽水泥收縮大,粉煤灰及礬土水泥收縮值較小,快硬水泥收縮大。
(4) 水泥等級及混凝土強度等級原因:水泥等級越高、細度越細、早強越高對混凝土開裂影響很大;炷猎O計強度等級越高,混凝土脆性越大,越易開裂。
2.3 混凝土配合比原因
(1) 設計中水泥等級或品種選用不當。
(2) 配合比中水灰比過大。
(3) 配合比設計中砂率、水灰比選擇不當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偏差,導致混凝土離淅、泌水、保水性不良,增加收縮值。
(4) 單方混凝土水泥用量越大、用水量越高,表現(xiàn)為水泥漿體積越大、坍落度越大,收縮越大,越容易產(chǎn)生裂縫。
(5) 配合比設計中混凝土膨脹劑摻量選擇不當。
2.4 施工及現(xiàn)場養(yǎng)護原因
(1) 現(xiàn)場澆搗混凝土時,振動棒振搗或插入不當,漏振、過振或振搗棒抽撤速度過快,均會影響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均勻性,導致裂縫的產(chǎn)生。
(2) 對大體積混凝土工程,缺少兩次抹面,易產(chǎn)生表面收縮裂縫。
(3) 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對水化熱計算不準確、現(xiàn)場混凝土降溫及保溫工作不到位,導致混凝土內(nèi)外溫差過大,混凝土易產(chǎn)生溫度裂縫。
(4) 現(xiàn)場養(yǎng)護措施不到位,混凝土早期脫水引起收縮裂縫。
2.5 使用方面原
建筑物使用方面的裂縫,工業(yè)廠房裂縫的成因是改變使用功能。如一些工業(yè)廠房原設計為輕工業(yè)廠房,建成投產(chǎn)后改為設備廠房,原設計荷載取值輕,而大量生產(chǎn)設備進入,產(chǎn)生了超原荷載的一倍甚至幾倍重量。這些都是造成廠房裂縫的主要原因。
3 裂縫的控制措施
3.1 設計措施
(1) 按規(guī)范配置構造筋提高抗裂性能,構件配筋應采用小直徑、小間距。全截面的配筋率應在0.3%~0.5%之間。在使用小直徑鋼筋的情況下,適當提高配筋率,可提高混凝土的極限拉伸
應變。
(2) 避免應力集中,在孔洞周圍、變斷面轉角部位、轉角處等由于溫度變化和混凝土收縮,會產(chǎn)生應力集中而導致裂縫。為此,可在孔洞四周增配料斜向鋼筋、鋼筋網(wǎng)片;在變斷面處避免斷面突變,可作局部處理是斷面逐漸過渡,同時增配抗裂鋼筋。
(3) 在易產(chǎn)生裂縫的邊緣部位設置暗梁,提高該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極限拉伸性能。
(4) 在結構設計中應充分考慮施工時的氣候特征,合理設置后澆帶,在正常施工條件下,后征,合理設置后澆帶,在正常施工條件下,后澆縫間距25~30 m,保留時間一般不小于60 d如不能預測施工時的具體條件,也可臨時根據(jù)具體情況作設計變更。
3.2 施工措施
(1) 嚴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和技術標準,選用低水化熱水泥,粗細骨料的含泥量應盡量控制在1%~1.5%以下。
(2) 細致分析混凝土骨料的配比,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減少混凝土的坍落度,合理摻加塑化劑和減水劑。
(3) 澆筑時間盡量安排在夜間或氣溫較低的時候,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的初凝溫度。氣溫較高施工時要在砂、石堆場搭設簡易遮陽設施,必要時向骨料噴冷水。混凝土泵送時,在水平及垂直泵管上加蓋草袋,并噴冷水。
(4) 加強混凝土的澆灌振搗,提高密實度;采用多次振搗技術,改善混凝土強度,提高抗裂性。
(5) 混凝土拆模時間盡量安排晚一些且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溫度不應下降10℃以上。
(6) 根據(jù)具體工程特點,采用UEA 補償收縮混凝土技術。
(7) 對于高強混凝土,應盡量使用中熱微膨脹水泥,摻超細礦粉和膨脹劑,使用高效減水劑。
4 裂縫的處理
4.1 表面修補法
表面修補法主要適用于穩(wěn)定和對結構承載能力影響不大的表面裂縫的處理。通常的處理方法是在裂縫的表面涂抹環(huán)氧膠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瀝青等防腐材料,在防護的同時為了防止混凝土受各種作用的影響繼續(xù)開裂,也可以在裂縫的表面粘貼玻璃纖維布。
4.2 灌漿法
灌漿法主要適用于對結構整體性有影響或有防滲要求的混凝土裂縫的修補,它是利用空氣壓力設備將膠結材料壓入混凝土的裂縫中,膠結材料硬化后與混凝土形成一個整體,從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常用的膠結材料有水泥漿、環(huán)氧樹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化學材料。
4.3 嵌縫封堵法
嵌縫法是裂縫封堵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它通常是沿裂縫鑿槽,在槽中嵌填塑性或剛性止水材料,以達到封閉裂縫的目的。常用的塑性材料有聚氯乙烯膠泥、塑料油膏、丁基橡膠等;常用的剛性止水材料為聚合物水泥砂漿。
4.4 結構加固法
對于因超荷載產(chǎn)生的裂縫、裂縫長時間不處理導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災造成的裂縫等影響結構強度可采取結構加固法。結構加固法包括斷面補強法、錨固補強法、預應力法等。
5 結論
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裂縫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過采取控制措施將其降到到最小的程度。本文從設計、施工、建筑材料變形等方面分析了混凝土結構產(chǎn)生裂縫的各種原因,提出了從材料、設計、施工等方面進行裂縫控制的技術措施,以供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