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設計主要進行了結構設計和施工組織設計。在確定框架布局之后,先進行了層間荷載代表值的計算,接著利用假想頂點位移法求出自震周期,進而按底部剪力法計算水平地震荷載作用下大小,進而求出在水平荷載作用下的結構內力(彎矩、剪力、軸力)。接著計算豎向荷載(恒載及活荷載)作用下的結構內力。找出最不利的一組或幾組內力組合。選取最安全的結果計算配筋并繪圖。此外還進行了結構方案中的室內樓梯的設計。完成了平臺板,梯段板,平臺梁等構件的內力和配筋計算及施工圖繪制。
施工組織設計作為主導施工的依據,編制時對目標工期、工程質量、項目管理機構設置、勞動力組織、施工進度計劃控制、機械設備及周轉材料配備、主要分部分項工程施工方法、安全保證措施、文明施工及環(huán)境保護措施、降低成本措施等諸多因素盡可能充分考慮,突出科學性及可行性
1 工程概況 1
2 結構布置與計算簡圖 2
2.1結構選型與布置 2
2.1.1結構選型 2
2.1.2結構布置 2
2.2框架計算簡圖及梁柱線剛度 2
2.2.1梁柱截面尺寸估算 2
2.2.2確定框架計算簡圖(KJ-11) 3
2.2.3框架梁柱的線剛度計算 5
3 荷載計算 7
3.1 恒載標準值 7
3.1.1 屋面 7
3.1.2 標準層樓面、各層走廊樓面 7
3.1.3 梁自重 7
3.1.4 柱自重 8
3.1.5 外墻自重 8
3.1.6 內墻自重 9
3.1.7 衛(wèi)生間墻面 9
3.1.8 女兒墻自重(100mm的混凝土壓頂) 9
3.2活荷載標準值計算 10
3.2.1屋面活荷載標準值 10
3.2.2樓面活荷載標準值 10
3.2.3雪荷載 10
3.3 豎向荷載下框架受荷載總圖 11
3.3.1 A-B軸間框架梁 11
3.3.2 B-C軸間框架梁 12
3.3.3 C-D軸間框架梁(完全同A-B軸間框架梁) 12
4 水平地震作用下內力計算 13
4.1重力荷載代表值計算 13
4.1.1屋面處的重力荷載標準值的計算 13
4.1.2其余各層樓面處重力荷載標準值計算 14
4.1.3底層樓面處重力荷載標準值計算 14
4.1.4屋頂雪荷載標準值計算 15
4.1.5樓面活載標準值計算 15
4.1.6總重力荷載代表的計算 15
4.2框架柱抗側剛度D和結構基本自振周期計算 15
4.2.1橫向D值的計算 15
4.2.2結構基本自振周期計算 16
4.3 水平地震作用計算(多遇) 17
4.4剛重比和剪重比驗算 19
5 內力計算 26
5.1恒荷載作用 26
5.1.1恒載標準值在屋面處引起的固端彎矩: 26
5.1.2恒載標準值引起的內力 31
5.2 活荷載 32
5.2.1活載標準值在屋面處引起的固端彎矩 32
5.2.2活載標準值引起的內力 34
6 重力荷載作用 37
6.1 作用于屋面處均布重力荷載代表值的計算 37
6.2 作用于樓面處均布重力荷載代表值的計算 37
6.3 由均布荷載代表值在屋面處引起固端彎矩 37
6.4 由均布荷載代表值在樓面處引起固端彎矩 37
7 內力組合 42
7.1 概述 42
7.2 框架梁內力組合 43
7.2.1 梁端控制截面彎矩不利組合 45
7.2.2 梁端控制截面剪力不利組合 46
7.3 框架柱的內力組合 49
8 框架梁柱配筋計算 51
8.1框架柱截面設計 51
8.1.1 軸壓比計算 51
8.1.2 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 51
8.1.3 垂直于彎矩作用平面的受壓承載力驗算 57
8.1.4 柱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 57
8.2 框架梁截面設計 60
8.2.1 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 60
8.2.2 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 62
8.3次梁 64
8.3.1荷載計算 64
8.3.2承載力的計算 64
9 屋面樓面設計 66
9.1.1 D板的配筋計算 66
9.1.2 C板的配筋計算 68
9.2樓面設計 69
9.2.1 D板的配筋的計算 69
9.2.2 C板的配筋計算 71
10 樓梯計算 73
10.1 結構平面布置 73
10.2 梯段板的設計 74
10.2.1 荷載計算 74
10.2.2 內力計算 74
10.2.3 配筋計算( ) 74
10.3 平臺板的設計 75
10.3.1 荷載計算 75
10.3.2 內力計算 75
10.3.3 配筋計算 75
10.4 平臺梁的設計 76
10.4.1 荷載計算 76
10.4.2 內力計算 76
10.4.3 配筋計算 76
11 施工組織編制說明 78
11.1 編制范圍及依據 78
11.2 總體目標 78
11.3 使用的國家及行業(yè)主要規(guī)范、標準 79
11.4 工程概況及說明 80
12 施工部署 82
12.1 施工作業(yè)層的組織形式 82
12.2 總體施工程序 82
12.3 施工準備 83
13 主要施工方案 85
13.1 推廣應用先進合理的施工方法 85
13.2 工程測量 86
13.3 基礎工程 88
13.3.1 基礎樁設計及要求 88
13.3.2 施工工藝 88
13.3.3 施工方法 88
13.3.4 成孔工藝 88
13.3.5 清孔、清底工藝 88
13.3.6 混凝土及灌注工藝 88
13.3.7 漿渣外運工藝 89
13.3.8 承臺、地梁施工工藝 89
13.3.9 施工流程 89
13.3.10 主要施工方法 89
13.3.11 土方回填 90
13.4 主體結構工程 92
13.4.1 施工工藝流程 92
13.4.2 腳手架工程 92
13.4.3 鋼筋工程 94
13.4.4 模板工程 97
13.4.5 混凝土工程 98
13.4.6 砌體工程 100
13.5 屋面工程 103
13.5.1 水泥砂漿找平層 103
13.5.2 屋面擠塑隔熱層的施工 103
13.5.3 SBS防水卷材施工要點 103
13.5.4 屋面滲漏的防治措施 104
13.6 內外裝修 105
13.6.1 墻面抹灰工程 105
13.6.2 釉面磁磚墻面 106
13.6.3花崗巖墻面施工 107
13.6.4 內墻乳膠漆 108
13.6.5 樓、地面地磚 109
13.6.6 門窗安裝 109
14.1 施工進度計劃說明 111
14.2 施工進度計劃 111
15 投入的主勞動力安排計劃 112
15.1 勞動力組織 112
15.2 主要物資計劃 113
15.3 主要施工機械計劃 113
15.3.1 機械組織 113
15.3.2 施工機械配置計劃 114
15.3.3 機具正常運行的保證措施 117
16 施工現場平面布置圖 118
16.1 施工平面布置原則 118
16.2 施工總平面布置依據 118
16.3.1 施工總平面布置原則 118
16.3.2 施工現場總平面布置及說明 119
16.3.3 施工現場平面管理 119
16.3.4 施工用水用電 120
17 確保工程質量的技術組織措施 121
17.1 質量管理保證體系及組織措 121
17.1.1 項目質量保證體系的建立 121
17.1.2 工程質量的管理控制措施 121
17.1.3 各職能部門或管理人員的質量職能或職責 123
17.1.4 工程質量自檢、自控措施 125
17.2 確保工程質量的技術組織措施 126
17.3.1 雨季施工管理目標 130
17.3.2 日常防備措施 130
17.3.3 防風雨措施 130
18 確保安全生產的技術組織措施 132
19 確保文明施工的技術組織措施 136
19.1 文明施工措施 136
19.2 現場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138
參考文獻 142
致 謝 143
建筑面積:3188 m2
建筑層數:五層
建筑形狀:一字形
結構形式:框架結構體系
場地情況:已具備三通一平。
地質情況:建筑場地類別為Ⅱ類,地下水埋深在10米以下。
基本雪壓:0.25kN/m2。
基本風壓:0.55kN/m2。
地震烈度: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
建筑耐火等級:二級。
建筑耐久年限: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