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列:
某公司新建的工農業(yè)產品展銷廳工程總建筑面積44561.87m 2,分為A、B兩棟。其中A棟建筑面40124.87m2,地下l層,地上3層,標準層高為4.2m,樓蓋采用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扁梁、板結構,柱網尺寸為9000mm×9900mm、9900mm×9900mm,扁梁寬有1000、1200mm兩種,高均為500mm,板厚200mm,板內無粘結預應力鋼絞線為雙向曲線布置。
1 開洞工程概況該工程主體結構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扁梁、板施工于1998年12月全部完成。1999年初建設單位在審批時,認為門廳高度太低,因此要求將1、2層1/A—B、12—13軸之間的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頂板剔除。即要在9000mm×8100mm柱網內,沿3道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扁梁和1道非預應力混凝土邊梁的邊沿將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平板全部剔除,并將與剔除部位相關的頂板預應力恢復,洞口尺寸為8000mm×7450mm.
開洞工程混凝土的剔除由曼德新技術鋼筋混凝土鉆孔工程部承擔,無粘結預應力筋的切斷、放張、重新張拉由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預應力所完成。
2 開洞工程難點及特點
2.1 架木支撐系統(tǒng)支搭工程量大準備開洞時,結構工程已完工,架木已拆除,并且材料全部撤離現(xiàn)場,但剔除前,地下室至地上2層頂板的剔除部位及其相關的頂板的架木支撐需恢復原預應力筋張拉前的支搭方案,按原方案估算,僅支撐管就需要2.6萬根,如此大的架木支撐系統(tǒng)支搭工程量,給開洞工程施工和建設單位的資金投入帶來較大困難。
2.2 剔鑿難度大由于在混凝土板剔鑿過程中,對預應力筋的鋪放準確位置難以確認,并必須保證預應力筋不受任何損傷,難度相當大,因此,為避免剔斷預應力筋時,造成無法重新張拉,剔鑿只能遠離扁梁邊尋找筋位。
2.3 重新張拉預應力筋的張拉端部加固處理措施難度大開洞過程中,與洞相關的預應力筋切斷、放張后,還需重新張拉,原一端張拉和兩端張拉預應力筋切斷后張拉端分別設在B和12、13軸扁梁邊,由于預應力筋放張和重新張拉時,張拉端端部混凝土強度很難滿足施工要求,因此,必須進行加固處理,確保張拉工藝的順利進行。
2.4 預應力筋切斷回縮量大開洞位置板12—13軸間需切斷預應力筋共計27束φj15鋼絞線,為一端張拉,張拉端設在1/A軸非預應力邊梁上,固定端埋設在2號樓梯梁內,長度約為18m;1/A一B軸間預應力筋為23束φj15鋼絞線,長度約為63m,為兩端張拉,張拉端分別設在9、16軸伸縮縫預應力邊梁上。兩種筋的張拉伸長值分別約為120mm和380mm,因此,切筋和放張時會產生較大回縮,特別是1/A一B軸間筋。為避免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安全質量事故,確保緩慢放張,放張前必須制定技術措施。
3開洞工程施工來源:
3.1 板底支撐系統(tǒng)的搭設在確保施工安全和禁止破壞洞口四周梁及其相關板的前題下,在開洞剔除混凝土板前,需進行梁板支撐系統(tǒng)的搭設,其應支撐部位為地下室,1、2層開洞部位的混凝土板及其四周梁(即1/A—B軸與12—13軸間板及四周梁)和與開洞相關的混凝土板(即1/A一B軸間9—12軸、13—16軸間的板及B一C軸間12一13軸間的板)。
為盡量減少搭設工程量,經過認真研究分析制定了分段進行混凝土板剔除、預應力筋的切斷、放張、張拉端面處理、重新張拉的施工技術方案,并確定了兩種支搭方案,即地下室,1、2層頂板剔除部位板及其四周梁的支撐系統(tǒng)仍采用原滿堂紅支搭方案,其它相關板選用對角線雙排架木支搭方法。
3.2 預應力混凝土板的混凝土剔除
3.2.1 剔除順序先剔除沿B、12、13軸扁梁邊的3道板縫,板縫寬度為1—1.5m,待預應力筋切斷、放張和重新張拉處理完畢后,再剔除非預應力梁邊的板縫混凝土,最后將中間板混凝土破碎后清除。
3.2.2 剔除技術要求
(1)混凝土的剔除選用人工剔鑿和機械鉆孔兩種方法。扁梁邊預應力筋由于離梁板面較近,因此必須采用人工剔鑿,剔除方向由遠離扁梁邊向扁梁邊,待確認預應力筋的準確位置后,再向梁邊剔除。在剔除過程中,嚴禁在梁邊處剔斷預應力筋。
。2)剔除過程中,由于月軸扁梁邊張拉端端部承壓面的加固處理方法較復雜,且處理時間較長,因此在3道剔除板縫中,先剔月軸,后剔12、13軸板縫。每道板縫采取分段剔除、切筋、放張、端面處理、重新張拉的方法。分段方法為先中間后兩側對稱進行,每段長約lm左右。
。3)混凝土剔除時,嚴禁破壞扁梁混凝土,剔除后應確保扁梁邊混凝土表面平整,并需用高標號水泥砂漿抹平,確保放張工序正常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