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等級有哪些劃分標準?

 

為了在實際工作中評定烈度的高低,必須要制訂一個統(tǒng)一的評定標準。這個規(guī)定的標準稱為地震烈度表。在世界各國使用的有幾種不同的烈度表。西方國家比較通行的是改進的麥加利烈度表,簡稱M.M.烈度表,從I度到度共分12個烈度等級。日本將無感定為0度,有感則分為I至Ⅶ 度,共8個等級。前蘇聯(lián)和中國均按12個烈度等級劃分烈度表。中國1980年重新編訂了地震烈度表

地震的劃分通常是用里氏震級來表示。地震釋放出來的能量越大,震級越高。震級每增加一級,能量約增加30倍。通常劃分標準如下:  

微震: 3級以下的地震,人無感覺。  

有感地震: 3-5級稱有感地震。  

破壞性地震: 5級以上稱破壞性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壞的程度。

對同一個地震,不同的地區(qū),烈度大小是不一樣的。距離震源近,破壞就大,烈度就高;距離震源遠,破壞就小,烈度就低。 

Ⅰ度;無感-僅儀器能記錄到;

Ⅱ度;微有感-個別敏感的人在完全靜止中有感;

Ⅲ度;少有感-室內少數(shù)人在靜止中有感,懸物輕微擺動;

Ⅳ度;多有感-室內大多數(shù)人,室外少數(shù)人有感,懸物擺動,不穩(wěn)器皿作響;

Ⅴ度;驚醒-室外大多數(shù)人有感,家畜不,門窗作響,墻壁表面出現(xiàn)裂紋

Ⅵ度;驚慌-人站立不穩(wěn),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簡陋棚舍損壞,陡坎滑坡;

Ⅶ度;房屋損壞-房屋輕微損壞,牌坊,煙囪損壞,地表出現(xiàn)裂縫及噴沙冒水;

Ⅷ度;建筑物破壞-房屋多有損壞,少數(shù)破壞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Ⅸ度;建筑物普遍破壞-房屋大多數(shù)破壞,少數(shù)傾倒,牌坊,煙囪等崩塌,鐵軌彎曲;

Ⅹ度;建筑物普遍摧毀-房屋傾倒,道路毀壞,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撲岸;

Ⅺ度;毀滅-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毀,地表產(chǎn)生很大變化;

ⅩⅡ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毀壞,地形劇烈變化動植物遭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