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線一面到三線三面

――統(tǒng)籌法算量基數計算

1.什么是基數

基數是統(tǒng)籌法計算工程量引入的一個詞匯,可解釋為工程量計算的基本數據。主要是外墻長W、外墻中L、內墻凈長N、外圍面積S、凈面積R和墻身面積Q(其中包括了各個墻體的厚度)六組數據,另外也可將整個工程中可調用的數據列為基數。

在過去的統(tǒng)籌法算量里,只包括前4組數據,簡稱三線一面。但僅有這4組數據,不能表示出它們之間的關系,無法閉合,也就是說不能證明各數據的正確性。為此,我們增加了凈面積R和墻身面積Q,這樣就可利用公式S-R-Q≈0[≤0.03]來驗證基數的正確性。因此新的統(tǒng)籌法算量對基數的定義簡稱為三線三面。

下面我們來分述六組基數的用途:

外墻長W:計算外墻抹灰、腳手架、檐口、散水等工程量;

外墻中L:計算外墻砌體工程量;

內墻凈長N:計算內墻砌體工程量;

外圍面積S:計算建筑面積、場地平整等工程量;

凈面積R:計算室內面積;各個房間的長度和寬度還可用于填寫室內裝修表來計算其地面、天棚和墻面抹灰等工程量;

墻身面積Q:計算墻身防潮層等工程量。

2.計算基數的意義

工程量計算是一項復雜、繁瑣、耗時多和易出錯的工作,計算基數就是一個熟悉圖紙的過程。我們從一個工程實例中現取出一個標準層來進行基數計算,這是個一梯三戶的單元住宅,它含有32個房間類型,34段內墻和18段隔墻。全部工作可簡化為列出40個計算式,輸入到計算機中,由機器來完成計算。

我們測試的結果是:

第一種情況:未經訓練者,只列出計算式僅需要半天時間,但用公式S-R-Q≈0來驗證卻耗費了兩天時間。

第二種情況:接受訓練者,給出正確答案后,對照標準邊學邊算,大部分人用了一天時間。

第三種情況:經訓練后,針對此例,需要半天時間,新工程則需一天時間,工作效率提高一倍。

由此得出的結論有兩點:

1)沒有經過校核的基數是不能保證其正確的,按目前大部分預算員手算沿軸線計算墻體的方法,不但計算量加大,而且增加了出錯的機會,更不能保證其正確。這就是目前工程量計算10人算10個樣的現狀。因此,要樹立科學發(fā)展觀,必須建立工程量計算的校核體制,將統(tǒng)籌法的三線一面發(fā)展到三線三面。

2)采集圖紙數據,要有一套科學的方法。一般書上介紹的順時針法、逆時針法以及在圖紙上打勾的方法,是一般初學者都能想到的方法,它不夠科學和嚴密。下面介紹的方法是一位老預算員經驗的總結,經訓練后可提高工效一倍,大家不妨嘗試一下。

3.計算基數的方法

1)采集圖紙數據的順序宜按軸線順序,即先按數字軸,再按字母軸,既不是順時針,也不是逆時針。下面以示例來說明:

房間面積:把洞口1-2排在第一位是由于數字軸最。灰容1-2軸寬度1.02,再輸G-H軸長度2.72;把臥室1-3排在衛(wèi)1的前面是由于前者是從C軸開始,而后者是從D軸開始。

內墻長度:先算數字軸上的縱墻(一般是承重墻),將2軸墻長2.72排在第一,由于4軸內墻長度相同,故乘2表示;再算字母軸上的橫墻總長度;至于隔墻,則適于按房間將縱橫墻同時計算。

2)兩墻相交時,以縱墻為主。十字相交時,橫墻斷開;拐角時縱墻算至外皮,橫墻要扣除縱墻墻厚;丁字角時,縱墻要扣除橫墻墻厚,不要將橫墻斷開。

3)數據的采集要與心算相結合,不要將1.02輸成1.2-.09-.09或1.2-.18,這樣要求基于三個原因,一是便于其他表格調用,二是可省去輸入括號,三是墻的長度是中線長還是凈長,內行一看都會明白。

4)外圍面積S的計算宜采用大面積扣小面積的方法,其數據要便于外墻長W的計算。

5)外墻長W的計算要利用外包長度,加凹進長度,簡化計算。

6)外墻中L的總長要利用W扣減4倍墻厚求出,不要一段一段的累加計算,不同外墻厚度的長度,可由總長來扣減得出。

7)計算式不要太長,數據多時可分成多行連續(xù)計算。

8)大工程宜分單元或分區(qū)進行計算;與標準層不同的層面只考慮差異部分,盡量利用前面成果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