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峽江水利樞紐工程位于贛江中游峽江縣老縣城(巴邱鎮(zhèn))上游峽谷河段,距峽江老縣城巴邱鎮(zhèn)約6km,是一座以防洪、發(fā)電、航運為主,兼顧灌溉等綜合利用的水利樞紐工程。贛江是江西省的最大河流,由南向北縱貫全省,河流長766km,流域面積80948km2(外洲水文站),絕大部分在江西省境內。
規(guī)劃的峽江水利樞紐位于贛江中游峽江縣城上游1km處,控制流域面積約62900km2,壩址以上多年平均徑流量約500×108m3,正常蓄水位50m高程(吳淞)時,樞紐總庫容27.6×108m3,調節(jié)庫容6.95×108m3,防洪庫容6×108m3,裝機容量350MW,多年平均發(fā)電量14.16×108kW•h,渠化壩址上游深水航道約80km,為峽江、新干兩縣近30萬畝農田提供灌溉水源。
2、水文
2.1流域概況
峽江水利樞紐工程位于贛江中游。贛江是長江流域鄱陽湖水系的第一大河流,發(fā)源于江西、福建兩省交界處的石寮崠(石城縣境內),其貢水從贛江發(fā)源地自東向西流經瑞金、會昌、于都,至贛州市與章水匯合后始稱贛江;河流出贛州后,折向北流,經萬安、吉安、新干、豐城等地,流至南昌市后分主(西)、北、中、南四支注入鄱陽湖,其中主支在永修縣吳城鎮(zhèn)與修水匯合后注入鄱陽湖。流域東西窄、南北長,略似斜長方形。外洲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積80948km2,峽江壩址控制流域面積62710km2。
贛江自河源至吳城全長766km。贛江以贛州、新干為界分為上、中、下游,上游河長255km,多為山地,河道比降相對較陡;中游河長303km,為山區(qū)和丘陵谷地,河道比降平緩;下游河河長208km,河道蜿蜒于沖積平原上,兩岸筑有堤防,河道比降小,僅為0.06~0.10‰;南昌市以下進入尾閭地區(qū),地勢低洼,受本流域洪水及鄱陽湖高水位頂托的雙重影響,經常發(fā)生洪澇災害。
2.2氣象
贛江流域地處低緯度,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qū),氣候溫和,日照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夏冬季長,春秋季短,春寒夏熱,秋干冬陰,無霜期長。據實測資料統(tǒng)計,流域內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1800mm之間,降水量年內分配極不均勻,4~6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占全年降雨的41%~51%。多年平均蒸發(fā)量為1294~1765mm,多年平均氣溫在17.2℃~19.3℃之間,極端最高氣溫41.6℃,極端最低氣溫-14.3℃;壩址區(qū)多年平均風速為1.8m/s,最大風速19m/s(出現在1990年7月30日),相應風向為偏東(ENE)風,年最大風速多年平均值為14m/s。
2.3徑流
峽江水利樞紐工程壩址下游設有峽江水文站,該站具有1953~2008年共56年實測水文資料系列,是本工程水文分析計算的依據站。經分析計算,峽江壩址多年平均流量為1640m3/s,Cv=0.32,Cs=2.0Cv。壩址徑流的年際變化較大,最大年平均流量(2590m3/s、1975年)是最小年平均流量(527m3/s、1963年)的4.91倍;年內分配也不均勻,3~7月徑流量占全年的67.7%。其中又以6月份最大,占全年徑流量的19.5%,10月至翌年2月為枯水期,其連續(xù)5個月徑流量僅占年徑流量的19.1%,其中12月份及1月份徑流量最小,分別占全年徑流量的3.05%和3.17%,最大月平均流量8240m3/s(1962年6月)是最小月平均流量的175m3/s(1958年12月)的47.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