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大江截流及二期圍堰工程是三峽工程總進度計劃網絡中的關鍵項目,直接關系到二期主體工程的建設和首批機組發(fā)電等工期目標。其中大江截流是三峽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建設的轉折點,二期圍堰是二期工程順利下河施工的擋水屏障。二期圍堰由上、下游兩道圍堰組成,其軸線總長2515m、填筑總量1032萬m3、最大堰高82.5m,防滲墻最大深度73.5m,且地質、地形條件極為復雜,技術難度極大,一直被列為三峽工程的關鍵技術難題之一,如何確保施工質量條件下的進度控制,是二期圍堰工程建設的重要課題。
2 控制性進度計劃編制和實施簡況
2.1三峽工程總進度計劃要求
照國務院審定的三峽工程總進度計劃,采用“五、六、六”三期導流、明渠通航方案,其主要控制性工期目標為:1993年10月工程開始準備,1997年底一期工程結束;2003年10月首批機組發(fā)電,年底三期截流,二期導流結束;2009年底三期導流結束,三峽工程完建。
二期圍堰作為三峽工程的重要導流擋水建筑物,按工程總進度要求,大江截流應于1997年11~12月完成,二期基坑應于1998年9月份抽干。而高質量完成大江截流,明渠必須按期分流通航,臨時船閘必須按計劃于1998年汛前通航,即兩條航線按期開通是大江截流的兩個必要條件。
表2~1 大江截流及二期圍堰進度計劃編制及實際控制情況
|
|||||
|
|||||
序號
|
控制項目
|
技術設計
|
招標設計
|
施工組織設計
|
實際控制情況
|
|
|||||
*
|
明渠進水/通航
|
1997年11月
|
1997年10月
|
1997年9月
|
1997年10月6日
|
*
|
臨時船閘進水/通航
|
1998年5月
|
1998年5月
|
1998年4月
|
1998年5月1日
|
1
|
生產性實驗
|
/
|
1996年全年
|
1996年全年
|
1996年4—12月
|
2
|
預進占開工
|
1996年11月
|
1996年11月
|
1996年11月
|
1996年11月
|
3
|
平拋墊底至35m~37m
|
/
|
1997年6月
|
1997年6月
|
1997年7月
|
4
|
形成口門460m寬形象
|
1997年9月底
|
1997年汛前
|
1997年汛前
|
1997年4月19日
|
5
|
截流準備工作結束
|
1997年8月
|
1997年8月
|
1997年9月10日
|
1997年9月10日
|
6
|
平拋墊至40m
|
/
|
1997年10月
|
1997年10月
|
1997年10月16日
|
7
|
形成龍口130m(180m)
|
1997年11月中旬
|
1997年11月10日
|
1997年11月1日
|
1997年10月21日
|
8
|
大江截流龍口合龍
|
1997年11月下旬
|
1997年11月15日
|
1997年11月8日
|
1997年11月8日
|
9
|
形成防滲墻施工平臺
|
1998年元月
|
1997年12月末
|
1997年12月31日
|
1997年11月28日
|
10
|
防滲墻全面施工開始
|
1998年2月
|
1998年1月11日
|
1998年1月上旬
|
1997年12月31日
|
11
|
雙墻段下游墻施工開始
|
1998年4月15日
|
1998年3月21日
|
1998年3月下旬
|
1998年2月9日
|
12
|
上、下游圍堰單墻形成
|
1998年4月15日
|
1998年4月20日
|
1998年4月20日
|
1998年6月1日
|
13
|
下游圍堰高噴墻形成
|
/
|
1998年5月10日
|
1998年5月10日
|
優(yōu)化取消
|
14
|
度汛子堰完建
|
1998年5月
|
1998年6月10日
|
1998年6月10日
|
1998年6月22日
|
15
|
單墻帷幕形成
|
1998年5月
|
1998年6月10日
|
1998年6月10日
|
1998年6月22日
|
16
|
基坑限制抽水開始
|
/
|
1998年6月10日
|
1998年6月10日
|
1998年6月25日
|
17
|
上游圍堰二道墻完建
|
1998年7月
|
1998年6月30日
|
1998年6月30日
|
1998年8月6日
|
18
|
基坑抽水至740m
|
/
|
1998年7月25日
|
1998年7月25日
|
1998年8月24日
|
19
|
圍堰填至設計高程
|
1998年8月底
|
1998年7月30日
|
1998年7月30日
|
1998年9月15日
|
20
|
基坑抽干
|
1998年9月
|
1998年9月15日
|
1998年9月15日
|
1998年9月12日
|
21
|
土建尾工全部完建
|
1998年10月
|
1998年10月下旬
|
1998年10月31日
|
局部優(yōu)化
|
|
|||||
注:*號為大江截流的必要前提條件;/號表示該階段未列或未深入研究此工作。
|
2.2項目進度計劃編制情況
鑒于大江截流及二期圍堰項目在三峽工程中的重要地位,自三峽工程重新論證開始,即被列為單項技術難點進行專題研究。在初步設計、技術設計、招標設計、施工組織設計等階段均對進度計劃進行了分析研究,并逐步深入完善。本文以招標設計為準(即合同要求),選擇21項主要工期控制點,以時間為序,比較各階段進度計劃編制及實際控制情況進行,見表2-l。
不難發(fā)現,早期因對工程條件的研究還不太深入,許多技術問題還未明確,對工程的困難程度估計過于理想,計劃編制工序選取過于簡化。招標設計階段,施工技術條件和方案已趨明朗,工序安排日趨完善。施工組織設計階段,以招標設計為基礎,在計劃安排上本著提前準備的原則,工序安排盡量提前實施,爭取主動。實際進度控制情況,雖在防滲墻及帷幕施工中進度有所滯后,但由于采取及時優(yōu)化工序安排和采用合理施工工藝等措施,使基坑抽干這一最后工期目標仍順利提前實現。
3 進度計劃及控制的研究與分析
項目進度控制的目標是否達到了合同目標要求,計劃編制是否合理,在工程完工進行后分析,十分必要。本文選取大江截流和二期圍堰工程項目施工核心時段即從1997年9月10日預進占開工到二期圍堰完工,以上游圍堰施工為例,分析評價本項目進度計劃編制和控制情況,為工程項目管理積累經驗。
文中以P3軟件為工具,分別采用三峽工地實際施工生產率和設計生產率,以工程量作為資源驅控,對比分析了工程的進度控制情況。
文中以P3軟件為工具,分別采用三峽工地實際施工生產率和設計生產率,以工程量作為資源驅控,對比分析了工程的進度控制情況。
表3—l 上游圍堰各種施工工序的最高月強度表
|
|||
|
|||
工序名稱
|
招標設計
|
施工組織設計
|
實際施工
|
|
|||
土石方填/萬m3/月
|
132
|
127
|
159
|
筑 /萬m3/日
|
6
|
8
|
10
|
防滲墻施工/m2/月
|
6900
|
7600
|
6440
|
灌漿/m/月
|
1200
|
1395
|
1400
|
土工膜/m2/月
|
13290
|
20110
|
|
振沖加密/m/月
|
|
17040
|
30000
|
|
表3-2 各工序單工作面的生產率表
|
|||
工序名稱
|
招標設計
|
施工組織設計
|
施工實際
|
|
|||
圍堰填筑/萬m3/日
|
3
|
1.2
|
2.0~6.5
|
防滲墻/m2/日
|
78.5
|
82.4
|
50~70
|
帷幕灌漿/m/日
|
20
|
16
|
15~17
|
振沖/m/日
|
271
|
315
|
354
|
土工膜/m2/日
|
400
|
400
|
400~500
|
排水m/日
|
0.5~1
|
0.5~1
|
0.5~1
|
|
3.1生產率的統(tǒng)計和選取
施工機械的配備選擇,在招標和施工組織設計中曾進行過多方案比較。由于圍堰填筑和防滲墻施工強度大,宜選用大型土石方機械組合和快速造孔成墻工藝。招標設計、施工組織設計和實際生產中各種施工工序的高峰月生產強度表和各工序單工作面平均生產率分別見表3—1和表3—2。
3.2施工工序分析
3.2施工工序分析
通過分析計算,圍堰各工序之間的邏輯關系見圖3-l。
圍堰施工主要工序是自兩岸向深槽段填筑至防滲墻平臺高程,然后進行防滲墻施工,最后將堰體加高至設計高程同時基坑抽干。其主要工序流程圖見圖3-2。 |
圖3-l 圍堰施工工序邏輯關系圖 |
表3—3 二期上游圍堰工程控制性進度分析對比表 |
|||||
|
|||||
項目名稱
|
合同控制性工期要求
|
招標設計計算進度*
|
對比計算進度**
|
優(yōu)化計算進度***
|
實際施工進度
|
|
|||||
上游非龍口段開始進占
|
1997.9.13
|
1997.9.10
|
1997.9.10
|
1997.9.10
|
1997.9.12
|
截流戧堤形成130m龍口
|
1997.11.1
|
1997.9.21
|
1997.9.27
|
1997.9.27
|
1997.10.23
|
龍口段合龍
|
1997.11.6
|
1997.11.8
|
1997.11.6
|
1997.11.6
|
1997.11.8
|
防滲平臺形成
|
1997.12.31
|
1998.12.15
|
1998.1.01
|
199.12.17
|
1997.12.31
|
度汛子堰填至83.5m
|
1998.5.20
|
1998.5.27
|
1998.7.2
|
1998.5.15
|
1998.6.22
|
上圍堰全線填至88.5m
|
1998.7.30
|
1998.8.6
|
1998.10.31
|
1998.8.02
|
1998.9.12
|
第一道墻完工
|
1998.4.20
|
1998.3.27
|
1998.5.19
|
1998.4.03
|
1998.5.4
|
第二道墻完工
|
1998.6.30
|
1998.7.16
|
1998.10.29
|
1998.7.16
|
1998.8.6
|
基坑限制性抽水
|
1998.6.10-7.25
|
1998.6.10-7.25
|
1998.6.29
|
1998.6.10-7.2
|
1998.6.25-8.24
|
基坑完成初期抽水
|
1998.8.1-9.15
|
1998.8.14
|
1998.10.25
|
1998.7.30
|
1998.9.12
|
土石方填筑高峰強度/m3/月
|
132萬
|
110.3萬
|
100.18萬
|
142.5萬
|
159.1萬
|
土石方填筑高峰時間
|
1998.11
|
1997.11
|
1997.11
|
1997.11
|
1997.ll
|
防滲墻施工高峰強度/m2/月
|
7600
|
6767
|
467
|
5716.7
|
6440.39
|
防滲墻施工高峰時間
|
1998.3
|
1998.1
|
1997.12
|
1997.12
|
1998.3
|
帷幕灌槳高峰強度/m/月
|
1395
|
799
|
1546
|
1102
|
1000
|
帷幕灌漿高峰時間
|
1998.4
|
1998.4
|
1998.2
|
1998.2
|
|
|
|||||
注:*采用招標設計工序方案,采用招標設計生產率所得的進度計算結果。
**采用招標設計工序方案,采用實際施工生產率所得的計算結果。 ***對**方案工序進行適當優(yōu)化,采用實際施工生產率,所得計算結果。 |
由圖3-2中可知其最長線路為大江截流→上游圍堰深槽段第二道防滲墻施工、圍堰加高填筑。
3.3進度控制的研究與分析
以1997年9月10日作為預進占段工程開工日期,以招標設計的控制性進度作為相應作業(yè)限制條件,以工程量作為驅控資源,分別選取相應的招標設計生產率和實際施工生產率,用P3軟件分別編制和計算了招標設計網絡進度計劃、對比網絡進度計劃和優(yōu)化網絡進度計劃等三個方案,計算結果見表3-3。
3.3.1招標設計進度計算
以招標設計規(guī)定的工序和生產率為計算條件。計算出的控制性工期目標與合同要求達到的控制性進度相比:防滲墻平臺和第一道防滲墻完工時間分別早16天和24天;而度汛子堰填至783.5m、上游圍堰全線填至V88.5m和第二道防滲墻完工日期則分別滯后7天、7天和16天。
計算所得關鍵線路有兩條,其中一條為:龍口段合龍→圍堰右漫灘73m以下填筑→圍堰深槽段73m以下填筑深槽段振沖 深槽段上游側防滲墻施工 深槽段下游側防滲墻,這條關鍵線路與合同相比滯后16天。另一條為:龍口段合龍 圍堰右漫灘73m以下填筑 圍堰深槽段 73m以下填筑 深槽段振沖深槽段上游側防滲墻施工 深槽段下游側防滲墻帷幕灌漿深槽段擋墻混凝土 深槽子堰加高,其工期目標滯后合同目標7天。計算所得其土石方填筑、防滲墻施工、帷幕灌漿的高峰強度分別為110.3m/月,6767m/月和799m/月,強度在合理范圍內。
|
圖3-2 上游圍堰施工主要工序圖 |
根據以上計算分析結果,按招標設計的總體進度安排,幾條關鍵線路上的完工日期與合同要求的控制性進度僅滯后16天和7天。如果在部分工序安排上稍作合理優(yōu)化搭接,目標進度即可實現。但是,按招標設計所采用的防滲墻和帷幕灌漿生產率都比較高,過于理想,在實際施工中較難達到。
3.3.2對比進度計算
以招標設計工序和實際施工生產率為計算條件,進行對比進度方案的計算。由于防滲墻和帷幕灌漿的實際生產率比設計生產率低,故計算所得的關鍵線路上的工期均不能滿足要求。說明實際施工中,若仍按招標設計的工序安排施工,將無法達到進度目標控制的目的。
3.3.3優(yōu)化進度計算
在實際生產率低于招標設計生產率的情況下,為了使工程進度達到合同要求的目標,應對工序安排進行調整和優(yōu)化。
(1)深槽段的一、二道防滲墻均占用工期約150天。兩道墻相距僅6m,由于施工機械布置和兩墻之間槽壁安全等原因,兩道防滲墻不能平行作業(yè);深槽段長162m,如果第一道墻的兩側邊槽先期完工,在一段距離(一般要有幾十米長)內連成片,可在相應部位進行二道墻施工;若優(yōu)化合理,可使第二道墻及圍堰全線達到設計高程的完工日期提前一個月左右。
(2)深槽段地質情況復雜,但由于采用了“兩鉆一抓”和“銑削爆砸”等工藝,施工后期當左、右漫灘槽段相繼完工后,可以集中力量進行深槽段的施工。因此有可能將深槽段防滲墻的成墻強度由50m2/d提高到上限65m/d。
(3)對比進度計算得度汛子堰完工滯后合同工期目標約60天。若提高防滲墻生產率可以提前一部分工期,但如能將混凝土擋土墻的軸線與第一道防滲墻的軸線錯開一段距離,使第一道墻下的帷 幕施工與混凝土擋土墻以及土工布鋪設、子堰加高等工序并行作業(yè),可進一步節(jié)約工期,并能減小度汛子堰填筑與第二道墻施工的相互干擾。
(4)對比計算進度得出帷幕灌漿的高峰月強度為1546m/月,出現在1998年4月份,高于設計的高峰強度1395m/月,1998年4月份帷幕灌漿工序中的左漫灘0十396.4~0十454段有自由浮時40天,若將該段的施工工序后移一個月,可削減高峰月強度。
根據以上工序優(yōu)化措施,選取實際施工生產率為計算條件,編制優(yōu)化方案,計算結果見表3—3。除第二道防滲墻和上圍堰全線填至V88.5m滯后合同工期目標3天和16天外,其余均滿足合同工期目標要求。其關鍵路線為:龍口段合龍 圍堰右漫灘 73m以下填筑 深槽段振沖 深槽段上游墻深槽段下游墻下游墻帷幕灌漿 上游圍堰全線達到 88.5m高程。計算月高峰強度為:防滲墻5716m2/月,出現在1997年12月,土石方142.55萬m3/月,出現在1997年11月,帷幕灌漿1102m/月,出現在1998年4月份。高峰強度均小于招標設計值。
優(yōu)化進度方案計算結果表明,計算所得的進度工期目標基本滿足合同工期目標要求。其生產率較招標設計生產率略低,比實際生產率略低,施工中月高峰強度也比較低,容易保證?紤]到深槽段下游側防滲墻的進度難以保證,可以將該工序進度目標適當推遲到7月份完工,因基坑水量變小,圍堰限制抽水也可適當推遲開工,對圍堰的防汛及基坑抽干等重要目標影響不大。
4 上游圍堰實際施工進度控制情況
二期上游圍堰實際施工進度目標控制參見表2-l和3-3,實際開工日期與招標進度要求基本相近,形成130m龍口比招標控制性進度早,深槽防滲墻以后的幾道工序都滯后于招標控制性進度目標。第二道墻完工時間滯后1個多月。但最終目標基坑抽干較招標控制性進度目標提前3天。
實際施工的高峰月強度為:159.1萬m3/月,出現在1997年11月,防滲墻施工高峰強度6440.39m2/月,帷幕灌漿986m/月,出現在1998年4月。除土石方填筑強度稍偏大外,基本比較合適,小于招標設計預計的月高峰強度。
施工過程中的某些工序進度滯后,主要原因是深槽段防滲墻施工進度滯后所致,造成后續(xù)的圍堰加高和度汛子堰的滯后。深槽段防滲墻施工滯后是由于深槽段地層地質條件復雜,存在著漂石、塊球體及基巖陡坡等,從而影響了防滲墻的施工生產率,施工中雖然采取了“兩鉆一抓”、“銑、削、爆”等新工藝方法,但實際施工生產率仍低于招標設計生產率。
鑒于深槽段防滲墻的施工進度滯后,在施工過程中及時對深槽段度汛子堰進行優(yōu)化,將度汛子堰的混凝土擋墻與防滲墻軸線錯開,并將混凝土擋土墻改為加筋預制混凝土砌塊擋墻,使墻下帷幕灌漿與混凝土擋墻施工并行作業(yè)。節(jié)約工期約50天。即實際施工中基本實施了3.3.3節(jié)的優(yōu)化措施,通過及時優(yōu)化工序,合理配置資源,以及基坑內的水量不大,圍堰抽干仍早于合同目標要求。
5 小結
(1)本文以招標設計為準,分別采用招標設計生產率和實際施工生產率,對項目進度進行了后分析,以為工程管理積累經驗。
(2)進度計劃的控制關鍵在于生產率和工序的合理選取和安排,其中生產率是進度控制的基礎,工序優(yōu)化是進度控制的重要保證。
(3)在工程建設管理中,實施階段一般大幅度提高生產率的可能性不大,故一定要本著盡量向前的原則,優(yōu)化工序安排,以利爭取主動。
(4)由于現場施工中有許多難以預見的困難,任何工程實施進度都不可能與設計規(guī)劃的進度完全一樣。在施工過程中不斷地根據現場完成情況,檢查施工進度,并進行動態(tài)調整,使其最終達到和接近合同要求的工期目標。
(2)進度計劃的控制關鍵在于生產率和工序的合理選取和安排,其中生產率是進度控制的基礎,工序優(yōu)化是進度控制的重要保證。
(3)在工程建設管理中,實施階段一般大幅度提高生產率的可能性不大,故一定要本著盡量向前的原則,優(yōu)化工序安排,以利爭取主動。
(4)由于現場施工中有許多難以預見的困難,任何工程實施進度都不可能與設計規(guī)劃的進度完全一樣。在施工過程中不斷地根據現場完成情況,檢查施工進度,并進行動態(tài)調整,使其最終達到和接近合同要求的工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