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建筑大師:貝聿銘(Pei,Leoh Ming)
 

美國籍,美國著名建筑學家,他是當前世界成就最高、最負盛譽的建筑大師之一。1940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學士學位,1946年美國哈佛大學建筑設計學院獲碩士學位。1955年創(chuàng)建貝聿銘事務所至今。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

 
   50年代末60年代初,貝聿銘在繼承第一代現(xiàn)代建筑大師的基本建筑原則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風格,設計建成一批影響很大的建筑,其中美國大氣研究中心、肯尼迪紀念圖書館等表現(xiàn)了建筑形象與自然環(huán)境的有機結合。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是貝聿銘建筑事業(yè)中極為成功的一例。在巴黎羅浮宮的擴建中,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了把古老宮殿改造成現(xiàn)代化美術館的一系列難題,取得極大成功,享譽世界。
 
    貝聿銘對北京城市規(guī)劃提出過重要建議。他在北京香山飯店的設計中,努力探索一條把現(xiàn)代建筑特征與中國民族特色相統(tǒng)一的可行之路,為豐富中國新建筑發(fā)展道路方面做了重要貢獻,為北京城市建設規(guī)劃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19966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建筑大師貝聿銘:
  1917年4月26日生于廣州。
 
  1918年其父貝祖貽出任中國銀行香港分行總經(jīng)理,貝氏在香港度過了他的童年。1927年父親調職,舉家搬至上海。
 
  1935年被父送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建筑。后轉學麻省理工學院,1940年以優(yōu)秀的成績畢業(yè)。
 
  1940年代,由于戰(zhàn)爭,貝氏在父親規(guī)勸之下滯留美國,在一家以混凝土見長的工程公司工作。
 
  1942年,至哈佛大學攻讀建筑碩士學位。入學不久即輟學,工作于國際研究委員會,主要工作是摧毀德意志境內的橋梁。
 
  1945年秋,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貝氏開始他未竟的學業(yè)。因他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優(yōu)秀成績,尚未獲得碩士學位就被哈佛設計院聘為講師。
 
  1958年貝氏成立了個人的建筑事務所,開業(yè)以來幾乎每有工程竣工,就受到建筑界的注目,獲得榮耀。1978年設計的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獲普利茲建筑獎。

1979年完成香山飯店設計。

 
  在完成香山飯店的設計后,貝聿銘開始他建筑師生涯中最后一項設計任務-中銀香港大廈。這項設計更為特殊的意義在于,它的業(yè)主是由貝聿銘的父親親手創(chuàng)立。1918年貝祖詒創(chuàng)立中國銀行香港分行時,貝聿銘才1歲。
 
  1982年 設計香港中國銀行的中銀大廈,是貝氏所有設計方案中最高的建筑物。
 
  香港中銀大廈在結構和造型上的獨具匠心,使它同時贏得了專業(yè)人士和熱愛風水的香港人的尊敬。整座大廈由遞減的三角向上組成的,它減輕了結構的載荷,同時使它更穩(wěn)定,而節(jié)節(jié)升高的造型無疑是吉利的。從1990年大廈完工至今,它始終是香港最為人熟知的象征。
 
建筑大師貝聿銘所獲榮譽:
 
・美國建筑學會金獎
 
・法國建筑學院金獎
 
・日本帝賞獎
 
・普利茲建筑獎
 
・自由獎(Medal Of Liberty)章(1986年里根總統(tǒng)頒予)
 
建筑大師貝聿銘代表作品:
 
・肯尼迪總統(tǒng)圖書館
 
・盧浮宮金字塔
 
・舊金山公共圖書館
 
・北京中國銀行總行大廈
 
・埃佛森美術館
 
・日本美秀博物館
 
・香港中國銀行大廈
 
・香山飯店

 

 

・梅爾森音樂廳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
 
・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
 
・搖滾音樂殿堂
 
・賈維茲中心
 
建筑大師貝聿銘設計思想:
 
     做事情最重要的是維持十足的信心,你必須對自己說,如果我相信某件事是對的,就不必在乎我是誰。
 
     不趕時髦,我是不趕時髦的,你問美國的建筑師、法國的建筑師就知道,我是比較保守一點。
 
    “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我覺得在建筑方面現(xiàn)在太流行了,譬如服裝,這個時髦一年就沒有了,過了一年就不時髦了,建筑不能如此,建筑是做了以后,就是了,你不能說明年拆了,你不能拆它,所以要靠時髦是不應該的。
 
  在所有的中國建筑師都在向西方看齊的時代,他致力于為中國發(fā)展一套自己的建筑語言。
  2001年,一名西方記者向眾多中外建筑師征詢他們心目中最佳的五個現(xiàn)代中國建筑,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根本不認為在中國能找出五個像樣的現(xiàn)代建筑,然而所有人都毫不猶豫地提到了香山飯店。
 
  他的設計者,是華裔美國建筑師貝聿銘。這雖然不是建筑史上最偉大的名字,但無疑是世界范圍最為大眾熟知的明星建筑師,在中國他更是家喻戶曉。
 
  他的作品總是處于公眾注意的焦點――巴黎盧浮宮擴建在法國的遭遇和埃菲爾鐵塔幾乎完全一樣,先遭到憤怒的抵制,而后又被無節(jié)制地贊美;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為他贏得了建筑界的諾貝爾獎――普利策建筑獎;形態(tài)如春筍的中銀香港大廈,已經(jīng)成為香港的象征。
 
  香山飯店是他在中國大陸的第一件作品。這座350個房間的酒店以中國庭院式風格建成。它的屋頂采用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輪廓,大堂像一個中國庭院。在香山飯店,西方現(xiàn)代建筑原則與中國傳統(tǒng)的營造手法巧妙地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國氣質的建筑空間。
 
  1979年,香山飯店的設計和建成,引起中國建筑界的強烈震動。
 
  在這個所有的建筑師都在向西方看齊的時代,貝聿銘想通過他的設計提醒人們:中國的傳統(tǒng)中還有如此寶貴的建筑風格與技藝,需要被我們保存和延續(xù)。他希望為新一代的中國建筑師發(fā)展一套自己的建筑語言――亭臺、屏風、曲折的回廊、掩映的花木,這些中國人擅長的空間處理方式,在貝聿銘看來,與西方的鋼鐵、混凝土和玻璃同樣強有力。
 
  香山飯店是中國改革開放后,外國建筑師在中國的第一件作品,在它開業(yè)7個月后,貝聿銘獲得了普利策建筑獎。他將獲得的10萬美元獎金,捐作中國留學生“游學基金”。1990年退休之后的貝聿銘,還與著名華裔音樂家馬友友共同牽頭組織了中美文化交流組織“百人會”,為增進兩國的交往不遺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