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三世橋于1900年落成,有世界最美的大橋之稱,全長107米的橋身由一個橋拱組成,橋身較低是為了不影響香榭麗舍和榮軍院的視野。作為當(dāng)時法俄友誼的象征,橋以它的奠基人、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父親亞利山大三世的名字命名。橋的兩端、兩側(cè),各有一個巨大的石柱,石柱上是鍍銅騎士群雕像,飛馬振翼欲揚(yáng),非常生動,是極佳的藝術(shù)品。
大橋歷史:
亞歷山大三世橋的由來與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父親亞歷山大三世有關(guān)。亞歷山大三世曾與法國簽訂法俄聯(lián)盟協(xié)定。1870年,普魯士戰(zhàn)勝法國,法國修建了此橋,命名為亞歷山大三世橋。1896年,尼古拉二世為亞歷山大三世橋奠基。建成的橋長107米,在南北兩端的橋墩上豎立著4座橋塔。塔頂上有一座騰空而起的青銅飛馬。亞歷山大三世橋與南岸的殘廢軍人院和北岸的大小皇宮,都集中體現(xiàn)了19世紀(jì)華麗的建筑風(fēng)格。
亞歷山大三世橋
亞歷山大三世橋
亞歷山大三世橋
亞歷山大三世橋
亞歷山大三世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