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古代埃及建筑
  一、歷史分期及其代表性建筑類型
  (一)古王國時期(前27-前x世紀)。本時期的代表性建筑是陵墓。最初是仿照住宅的“瑪斯塔巴”(MASTAB)式,即略有收分的長方形臺子。經(jīng)多層階梯狀金字塔逐漸演化為方錐體式的金字塔陵墓。多層金字塔以在薩卡拉的昭塞爾(Zoser)金字塔為代表。在墓群的祭祀廳堂及附屬建筑上仍有木構(gòu)痕跡。方錐形金字塔以在基寨的三大金宇塔:庫夫 (Khufu)、哈夫拉(Khafra)、孟卡烏拉(Menkaura)為代表,金字塔墓主要由臨河處的下廟、神道、上廟(祭祀廳堂)及方錐形塔墓組成。哈夫拉金字塔前有著名的獅身人面像。
  (二)中王國時期(前21-前18世紀)。首都遷到上埃及的底比斯,在深窄峽谷的峭壁上開鑿出石窟陵墓,如曼都赫特普三世(MentuhotepⅢ)墓。此時祭祀廳堂成為陵墓建筑的主體,加強了內(nèi)部空間的作用,在嚴整的中軸線上按縱深系列布局,控個懸崖被組織到陵墓的外部形象中。
  (三)新王國時期(前17-前11世紀)。形成適應專制制度的宗教,太陽神廟代替陵墓成為主要建筑類型。著名的太陽神廟,如卡納克一盧克索的阿蒙(Amon)神廟。其布局沿軸線依次排列高大的牌樓門、柱廊院、多柱廳等神殿、密室和僧侶用房等。廟宇的兩個藝術(shù)重點:一是牌樓門及其門前的神道及廣場,是群眾性宗教儀式處,力求富麗堂皇而隆重以適應戲劇性的宗教儀式;一是多柱廳神殿內(nèi)少數(shù)人膜拜皇帝之所,力求幽暗而威嚴以適應儀典的神秘性。神廟的建筑藝術(shù)重點已從外部形象轉(zhuǎn)到了內(nèi)部空間,從雄偉闊大而概括的紀念性轉(zhuǎn)到內(nèi)部空間的神秘性與壓抑感。
  二、風格特點
  高超的石材加工制作技術(shù)創(chuàng)造出巨大體量,簡潔幾何形體,縱深空間布局;追求雄偉、莊嚴、神秘、震撼人心的藝術(shù)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