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體自凈作用
水體自凈作用指污染物進入水體后,經(jīng)物理、化學和生物學作用使污染濃度逐漸下降,水體理化性質(zhì)及生物特征恢復至污染物進入前的狀態(tài)的過程。各類水體都有一定的自凈能力,自凈過程與水文條件、微生物種類和數(shù)量及水溫、復氧狀況、污物性質(zhì)及濃度有關。人們利用水體自凈能力進行污水凈化處理。
(2)水體稀釋作用
水體稀釋作用是水體發(fā)揮自凈作用的重要因素。水體的稀釋作用與廢水和水體的流量以及兩者混合的程度有密切關系。污水進入水體后,并不能馬上與全部水體混合。影響混合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的有:①河流流量與污水流量的比值;②廢水排放口的分布形式(集中還是分散);③河流的水文條件,包括河流的流速、流量以及河水的紊流運動等
(3)水體中氧的消耗與溶解
污水進入水體后,污水中的有機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進行氧化分解,需消耗一定數(shù)量的氧。沉積在水底的淤泥分解時,也要從水中吸取氧。晚上光合作用停止,水生植物的呼吸也需要溶解氧。水體的自凈作用與水體中氧的含量密切相關。
(4)水中的微生物
在水中微生物攝取污水中的有機物作養(yǎng)料的過程中,將有機物的一部分變成微生物本身的細胞,并提供合成細胞維持生命的能量,一部分有機物則變成廢物排出。當水中溶解氧很充足時,一部分有機物就可以通過微生物的作用變成水和二氧化碳以及元機鹽類排出。如果水中的氧氣不足,將產(chǎn)生嫌氣分解。嫌氣性微生物不斷分解污水的有機物,提供本身合成細胞維持生命的能量,排出含有臭味的硫化氫和氨等。因此它受存在于水中的微生物的數(shù)量和種類的影響。如果水中存在對微生物有害的有毒物質(zhì),則微生物的活動受到阻礙,水體自凈能力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