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裂縫與撓度

裂縫,模型里計算裂縫是按矩形截面計算彎矩,而不考慮翼緣影響,實際上翼緣影響是很大的,也就是說模型計算出的結果裂縫偏大,一般梁支座裂縫不考慮,因為本來強柱弱梁也是要出現塑性鉸的,但是梁底部裂縫要考慮,而且梁尤其是KL底筋配筋結果最好比計算結構稍大,也就是彎矩調幅0.8而不是0.85保證出線塑性鉸時的安全性。

再說撓度,梁的跨度大于3.6m時是要起拱的,而軟件計算出的撓度值是純撓度值,不計算起拱,一般撓度都會滿足,實在跨度太大多起點拱也就可以。

02層間位移

最大位移:本層墻頂、柱頂所有節(jié)點位稱的最大水平位移

最小位移:本層墻頂、柱頂所有節(jié)點位移的最小水平位移

平均位移:(最大位移+最小位移)/2

層間位移:每個構件上下端的位移之差。

最大層間位移:所有構件層間位移的最大值

最小層間位移:所有構件層間位移的最小值

平均層間位移:(最大層間位移+最小層間位移)/2層間位移角=最大層間位移/層高

1)位移角和位移比的調整是結構分析的重點和難點,不管是剪力墻結構還是框架結構。

2)一般情況下,剪力墻結構中,位移角和位移比的超限并不單純是某個節(jié)點剛度不足引起的,而是由扭轉引起的,所以說不管是把弱的地方調強,還是把強的地方調弱,都是希望結構的剛度均勻。在pkpm結果顯示的第一步里面,有剛心和質心的位置信息,可以參照其信息,盡可能地把剛心和質心的位置調到比較接近,以解決其扭轉問題。

3)一般強況下,框架結構中,建筑方案會較合理布置柱網,結構體系都較為均勻,位移角的問題比較突出,常用解決方法:

①與建筑專業(yè)及甲方協商,加大柱截面,或者局部加大柱截面(比如層高較大層的柱或角柱),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②如果條件不允許加大柱截面,可以嘗試加大梁截面,但是此時需要注意兩點,第一,保證體系較為均勻,第二,注意避免出現強梁弱柱。

③如果不能以增大截面的方式增加結構體系的剛度,就需要考慮以減小計算長度的方式增加剛度了,比如,一般首層層高較大,而地質和抗凍情況又決定了基礎要深埋,此時可以考慮零層做厚板,在±0.000處嵌固首層柱。總之是在剛度較弱處加側向支撐,減小計算長度。

④最后一招,仔細計算荷載,將荷載減到最小。

1.jpg

03板平面內剛度

剛性樓板假定是整體計算的假定。所謂平面內剛度,是指在板的水平方向上剛度無限大,意思就是板在側向力作用下不會發(fā)生變形或剪切破壞,能完整的傳遞側力及位移。

pkpm里計算板的撓度,那只是板計算單元的一個功能。在計算板的時候,是不考慮水平力的。板的平面內剛度很大,所以板一般不進行抗震驗算。

另外,板的撓曲變形是板平面外作用下產生的變形,非平面內。

04經濟配筋率

跨中1%~1.7%就較經濟,支座1.5%~2%較經濟。

梁端支座縱向受拉鋼筋配筋率不大于2.5%,當大于2%時需加大箍筋。

板的經濟配筋率0.4%~0.8%較經濟。

柱的經濟配筋率1%~3%較經濟。

05新抗規(guī)審圖8點特別注意

總體設計方面:

1)地震設計分組:全國大多數地方地震設計分組有變化。

2)給定水平力下的位移比:以往CQC組合的位移比1.2,而給定水平力下的位移比可能1.5,風的位移比與給定水平力下的位移比接近,所以此設計要改方案。

3)層間位移角:按實際模型計算。

4)給定水平力下的框剪調整系數:以往CQC組合的墻柱剪力求框剪調整系數,現要求給定水平力下的墻柱剪力求框剪調整系數。

5)給定水平力下的墻柱傾覆力矩:以往CQC組合的墻柱剪力求墻柱傾覆力矩,現要求給定水平力下的墻柱剪力求墻柱傾覆力矩,此傾覆力矩判定結構類型是否為框架、框剪或剪力墻結構。

6)最小剪重比:以往本層不滿足只調整本層,現要求以上層也要相應調整,分3種情況見新抗規(guī)條文說明。

7)整澆樓梯的框架結構:通過空間分析考慮樓梯對結構周期和規(guī)則性的影響。

構件設計方面:

1)柱組合彎矩和剪力調整:增加了所有四級柱的調整,增大了框架結構柱的調整系數。

2)增加了三級抗震柱節(jié)點核心區(qū)的驗算以往不要求,現要求。

3)框架結構中邊柱最小配筋率比以往提高了0.1%。

4)柱軸壓比比以往嚴了。

5)柱最小體積配箍率增加了四級按三級控制的要求。

6)三級抗震墻軸壓比和約束邊緣構件的新要求以往軸壓比控制不要求,現要求。三級要求配置約束邊緣構件。

7)約束邊緣構件的范圍Lc和配箍特征值λv增加了同相鄰墻肢最大軸壓比的關系。

8)框架結構樓梯的抗震計算梯板作為支撐構件面筋要慣通,結構要滿足抗拉驗算。

9)鋼構件按抗震等級進行截面計算。

2.jpg

06梁,板,柱的鋼筋放大系數

一般板上部鋼筋放大系數為1.0

一般板下部鋼筋放大系數為1.0

一般梁上部鋼筋放大系數為1.0

一般梁下部鋼筋放大系數為1.1

懸臂梁受力鋼筋放大系數為1.2

一般柱鋼筋放大系數為1.2

柱箍筋最小采用8,框梁箍筋最小8

一般不采用直徑為6的箍筋

中梁剛度2,邊梁剛度1.5,彎矩調幅0.85

屋面板鋼筋間距小于等于150

對不合理之處往大的調,比如下部鋼筋為2根22+1根20,改為3根22,方便施工。鋼筋級差大于2級,調為二級以內......有些是自己習慣,盡量保證配筋里頭的鋼筋直徑比較集中!以上未考慮裂縫,假如構件配筋受裂縫控制,當它的配筋比上述調整筋大時,按裂縫筋不再放大。

07局部地下室建模方法

僅有地下一層的地下室部分按實際輸入(地下二層對應的地下一層此處所有墻柱梁節(jié)點均不設,其余按實際輸入),在PMCAD中設置與基礎相連的最大層號為結構標準層二層(也就是地下一層)。

從計算的結果來看,一層地下室部分與二層地下室相交部分配筋(相對較大)均不滿足要求,因此該模型整體看有點類似于懸挑結構(不考慮地基土作用,僅一層地下部分相對于二層地下室),F準備加大該連接處梁板,按實際情況計算后出修改圖。

08多塔結構

周期比計算:多塔結構不能直接按整體模型進行周期比驗算,而必須單獨計算各塔樓的周期比并驗算。

剛度比和抗剪比:按整體模型計算大底盤多塔結構時,或上聯多塔結構時,大底盤頂層與與上面一層塔樓的側向剛度比和樓層抗剪承載力比通常會較大,對結構設計沒有實際意義。但計算結果中還是會出現該結果,設計人員可根據實際情況酌情處理。

09帶抗震縫結構建模

帶地下室的結構,上部結構設抗震縫,而地下室沒設:

按多塔結果計算地下室及其頂板配筋,上部結構配筋也可以采用;按離散模型計算各塔樓的周期比、剛度比、位移和層間受剪承載力之比,上部結構配筋也可以采用(但需要注意風荷載這一問題會過于保守,此時可以交互修改該方向的風荷載值)。

帶地下室的結構,上部結構設抗震縫,地下室也設縫:

除基礎外,所有按離散模型計算,因為多塔模型中各塔樓應該是有共同的大底盤樓層。

來自中華鋼結構論壇:

回答一:對于設縫結構,通常采用的計算模型有兩種:其一是將各結構單元離散開,分別計算,可以稱之為"離散模型",該模型除與風荷載有關的計算結果外,其他的結果都是對的,若風荷載是控制作用,而直接采用設計結果,可能過于保守,此時可以交互修改該方向的風荷載值。

缺點:不便于整個樓層繪圖,只能手工拼圖;其二是把各結構單元綜合在一起計算,此時要把每個結構單元定義為多塔樓,程序使用多塔樓結構計算模型進行設計計算,當然此種模型也存在風荷載偏大的問題,還有采用整體模型計算時"周期比"驗算指標是不對的。

回答二:如果你的框架底部沒有連通的地下室的話,建議分開計算。

1.計算各部分框架的周期、位移等指標時必須分開計算。(同言論一)2.計算配筋時分開和整體計算的結果都應該是正確的(但是我自己好像試過,計算結果會有一些差別,可能是計算程序的問題)。3.如果是從上到下徹底用抗震縫分開,下部沒有大底盤就不存在多塔這樣的概念。(個人想法:如果基礎在一起,還是應該采用多塔模型)4.計算基礎時可以整體計算,這樣多柱的聯合基礎計算會更準確一些(值得參考)。

來自PKPM上海講座:

多塔結構不能直接按整體模型進行周期比驗算,而必須單獨計算各塔樓的周期比并驗算。

3.jpg

10關于PKPM中彈性板定義的相關問題

“剛性樓板”的適用范圍:絕大多數結構只要樓板沒有特別的削弱、不連續(xù),均可采用這個假定。

相關注意:由于“剛性樓板假定”沒有考慮板面外的剛度,所以可以通過“梁剛度放大系數”來提高梁面外彎曲剛度,以彌補面外剛度的不足。同樣原因,也可通過“梁扭矩折減系數”來適當折減梁的設計扭矩。

“彈性板6”的適用范圍:所有的工程均可采用。相關注意:由于已經考慮樓板的面內、面外剛度,則梁剛度不宜放大、梁扭矩不宜折減。板的面外剛度將承擔一部分梁柱的面外彎矩,而使梁柱配筋減少。此時結構分析時間大大增加。

彈性板3”的適用范圍:需要保證樓板平面內剛度非常大,外剛度承擔荷載,不使梁柱配筋減少,以保證梁柱設計的安全度。“如厚板轉換層中的厚板,板厚達到1m以上。而面外剛度則需要按實際考慮。相關注意:一般在厚板轉換層不設梁,或用等代梁,并注意上下部軸線差異產生的傳力問題。

“彈性膜”的適用范圍:僅適用于梁柱結構,設計時不使樓板面相關注意:不能用于“板柱結構”。設計時可以進行梁的剛度放大和扭矩折減。

11關于有地下室的建模計算

高層里對地下室作為嵌固端有條件設置,一個是板厚度要不小于180mm,地下室的側向剛度與上層的側向剛度比值,國標要求不小于2,上海規(guī)范要求不小于1.5。當判斷地下室頂板能否作為上部結構嵌固端時,應在地下室信息的回填土對地下室約束比例系數m值(應該是土層水平抗力系數比例系數m值)填0。

在滿足這兩個條件下,地下室可以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端。

綜合各方面的意見,個人認為應該如下處理:

第一步:判斷地下室頂部能否作為嵌固端(方法:頂板厚度,剪切剛度比(m=0),地下室剪切剛度為上部塔樓對應的下部地下室按45度擴展得到的范圍)。

第二步:能作為頂板時,考慮地下室建模,地下室層數設為1,回填土約束剛度填5或者其他數,根據經驗而定。因為土對地下室的約束力是呈三角形分布,取負值反映不出該效果。

不能作為頂板時,考慮地下室建模,地下室層數設為1,回填土約束剛度填0。

第三步:SATWE計算中選擇地震力和層間位移剛度比。

來自中華鋼結構論壇:

回答一:嵌固部位應理解為該部位無水平位移,一般應將地下室一起建模,像這種不可當嵌固部位的回填土的約束剛度可以輸入0~5,具體以實際工程為準,填0表示回填土無約束,≥5則約束剛度近似嵌固,具體據地下室周側土土質情況判定,一般可以填3。

回答二:當在證明不是嵌固的時候,計算結構時,選用”地震力和層間位移“這項。然后回填土用0。這樣不考慮回填土對地下室的約束作用。層間剛度比指的是樓層本身的剪切剛度比(見高規(guī)對嵌固的定義)。我曾經用很粗的模型算了一下,用文克勒地基模型作為土的剛度,計算其土的剛度還不到標準層剪切剛度的80%,當然用這種模型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也能反映一定的問題。

來自PKPM上海講座:

同時,也可以將地下室和上部結構分開建模計算,但前提條件是地下室頂板能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部位,且要滿足地下室諸多的抗震措施與構造要求,因此建議是不要將兩者分開建模。

12《抗規(guī)》和《高規(guī)》的幾大不同點

1)抗規(guī):5.2.7條8度和9度時建造在Ⅲ、Ⅳ類場地,采用剛性較好的筏基和樁箱聯合基礎的砼高層建筑,當結構基本自振周期處于特征周期Tg的1.2倍至5倍范圍時,水平地震力可折減。而高規(guī)無此規(guī)定。

2)抗規(guī):6.4.6條一款一,二級抗震墻底部加強部位,墻肢底截面在重力荷載代表值作用下的軸壓比小于一級0.1(9度),一級0.2(8度),二級0.3時可設置構造邊緣構件。高規(guī)7.2.15條一,二級剪力墻底部加強部位及其上一層的墻肢端要求設置約束邊緣構件。

3)抗規(guī):表6.4.8抗震墻構造邊緣構件有底部加強部位抗震一、二級縱向鋼筋及箍筋要求;高規(guī):表7.2.17中未列出。

4)高規(guī):7.1.5條較長的剪力墻宜開設洞口采用弱連梁連接;抗規(guī):6.1.9條1款較長的抗震墻宜開設洞口連梁的跨高比宜大于6。

5)高規(guī)7.1.9,抗震設計時一般剪力墻底部加強部位的高度可取墻肢高度的1/8和底部兩層二者的較大值;抗規(guī):底部加強部位的高度可取嵌固部位以上墻肢總高度的1/8和底部兩層二者的較大值,且不大于15m。

6)高規(guī):7.2.2條1款一、二級抗震等級底部加強部位的剪力墻厚度不應小于200m;抗規(guī):6.4.1條不宜小于200m,砼規(guī)同抗規(guī)。

7)高規(guī):7.2.2條6款剪力墻有地震作用組合時,驗算剪壓比時剪跨比λ大于2.5或不大于2.5,砼規(guī)同高規(guī);抗規(guī):驗算剪壓比時剪跨比λ大于2或不大于2。

8)高規(guī):7.2.11條,偏心受壓剪力墻的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公式(7.2.11-1,7.2.11-2)中A為剪力墻截面面積,但未說明是否包括翼緣面積;砼規(guī):10.5.5條公式(10.5.5)中A為剪力墻的截面面積,其中翼緣的有效面積可按10.5.3條規(guī)定的翼緣計算寬度確定。

9)高規(guī):10.2.7條,當框支層為1~2層時,框支柱數目不多于10根的場合,每根柱所受的剪力應至少取底部剪力的2%,框支柱數目多于10根的場合,每層框支柱所受的剪力之和應取底部剪力的20%;當框支層為3層及3層以上時,框支柱數目不多于10根的場合,每根柱所受的剪力應至少取底部剪力的3%,框支柱數目多于10根的場合,每層框支柱所受的剪力之和應取底部剪力的30%。

而抗規(guī)比較簡單:框支柱承受的最小地震剪力,框支柱數目多于10根的場合,框支柱所受的剪力之和不應小于該層地震剪力的20%;框支柱數目小于10根的時,每根柱所受的剪力不應小于該層地震剪力的2%。

10)抗規(guī):表6.1.1注3“部分框支抗震墻結構指首層或底部兩層框支抗震墻結構”。高規(guī):10.2.2條規(guī)定底部大空間部分框支剪力墻高層建筑結構在地面以上的大空間層數,8度時不宜超過3層,7度時不宜超過5層,6度時其層數可適當增加。

4.jpg

13SATWE底層柱、墻、最大組合內力文件不能直接用于基礎設計的原因

1)確定基礎底面積、埋深、確定樁數及裂縫時,應該采用正常使用狀下荷載效應的標準組合,而不是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荷載效應的基本組合,該標準組合值WDCNL*.OUT沒有輸出。

2)計算基礎變形、筏板的偏心距e值和樁筏基礎的重心校核時,應采用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下的準永久組合,不應計入風荷載和地震作用。此值大小在WDCNL*.OUT文件中沒有輸出。

3)對于抗震規(guī)范所述的有些抗震建筑的基礎幾樁基計算,是可以不考慮地震作用的,應不考慮作用在基礎上的地震組合,故應采用“恒+活”、“恒+活+風”。

首先,如果在SATWE計算選擇計算地震力,在WDCNL*.OUT文件中,沒有單獨輸出“恒+活+風”組合;其次,對于“恒+活”組合而言,在WDCNL*.OUT也只是由可變荷載效應控制的“1.2D+1.4L”組合。

并位輸出由永久荷載效應控制下的“1.35D+0.98L”組合。而在進行基礎設計時,內力設計值應該取二者的較大值。并且在通常情況下“1.35D+0.98L”組合起控制作用,僅當樓面活荷載比值較大,即活載與恒載比值達到大于2.8的情況下,才取“1.2D+1.4L”組合。

4)對于柱下聯合基礎、條形基礎、筏形基礎、樁筏基礎和箱基等聯合基礎及整體基礎而言,采用最大組合內力做基礎設計,其計算結果也不合理。

這主要是由于:這些經最不利組合后柱和剪力墻底部作用的M、N、V,對于聯合基礎及整體基礎不可能同時存在。

5)對于柱下獨立基礎設計時,即使是采用最大組合內力做基礎設計,其計算結果也可能偏于不安全。這主要是因為:根據《地基規(guī)范》第5.2.1條和第5.2.2條的規(guī)定可以得出:

當偏心荷載作用時:(Fk+Gk)/A±Mk/W≤<=1.2fα從公式中可以看出,影響底面積大小的因素有兩個,一個是軸力,另一個是彎矩。當某種內力很大時,由此而產生的其他內力可能很小。

比如說最大軸力所對應的彎矩和剪力有可能很小,由這種組合計算出來的基礎并不一定是最不利組合計算出來的,而次大軸力所對應的彎矩和剪力有可能很大,由這種組合計算出來的基礎有可能是最不利組合計算出來的。

6)在進行基礎設計時,不考慮《抗震規(guī)范》或《高規(guī)》中的增大系數和調整系數,而WDCNL*.OUT文件中輸出結果是進行調整后的值。

綜上所述,采用WDCNL*.OUT文件進行基礎設計存在很多問題。因此最好采用JCCAD人機交互讀取SATWE荷載進行設計,程序會自動讀取各工況下的內力標準值。

然后根據《基礎規(guī)范》的要求進行組合并進行相關計算。如果不用JCCAD軟件設計基礎,宜采用首層內力標準值(WWNL1*.OUT)中輸出的重力荷載、風荷載及水平地震作用等分別下的作用力標準值,然后按規(guī)范不同的組合原則,分別乘已各自的荷載分項系數及組合系數等進行手工組合。

5.jpg

14PKPM無梁樓蓋

1)無梁樓蓋結構的整體計算可按框架結構模式通過PKPM軟件中的SATWE軟件進行。但需要注意的有三點:

①荷載的合理輸入,按照《08版SLABCAD用戶手冊和技術條件》的說明,舊版程序樓板自重是包含在恒載中輸入的,新版本程序將自動根據板厚計算樓板自重,因此在面均布恒載中不應該包含樓板自重。

②框架梁的輸入,在PMCAD人機交互式輸入時,除在邊界處及樓梯等開洞處應布置實梁外,其余軸線部位應布置截面尺寸為100*100的矩形截面虛梁。這里布置虛梁的目的有二:其一是為了SATWE軟件在接力PMCAD的前處理過程中能夠自動讀取樓板的外邊界信息;其二是為了輔助彈性樓板單元的劃分。虛梁沒剛度,所以虛梁不參與結構的整體分析,實際上SATWE的前處理程序會自動將所有的虛梁刪掉。

③特殊構件的補充定義,樓板要定義成“彈性板6”,在此基礎上,SATWE軟件能真實模擬樓板平面內和平面外的剛度,我們就可以直接對無梁樓蓋體系進行三維分析計算。另一點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在此定義了彈性樓板,我們必須選擇“總剛算法”進行計算。

2)樓蓋的設計計算:無梁樓蓋的整體分析計算完成后,我們可以利用特種結構中的“復雜樓板分析與設計軟件”SLABCAD模塊進行樓蓋的分析計算。

首先點取第一步“樓板數據生成及預應力信息輸入”菜單來生成有關的計算數據,并將相應的計算條件及計算參數進行定義。當然,此時必須注意的是:由于有限元的計算原理所致,對于樓板的有限元劃分長度不一樣可能會對計算結果及精度產生一定的影響。

同時我們還可補充輸入無梁樓蓋的其它數據,如樓板的洞口及柱帽等特殊構件,并可對樓板不同部位的板厚進修改;同時,我們還可以在樓板上添加任意的荷載,包括在PMCAD建模時無法輸入的板上的任意線荷載及點荷載;此外,我們還可以輸入支座沉降及約束等補充數據。

SLABCAD的補充數據輸入完畢后我們就可以通過第二步“樓板分析與配筋設計”菜單對無梁樓蓋進行設計計算了。對無梁樓蓋的計算內容主要包括樓板的內力、位移、配筋計算及板的沖切驗算等。

計算完畢后再通過第三步“分析結果輸出與圖形顯示”菜單查詢其計算結果,此步驟中顯示的主要是內力、配筋的點值等原始數據,在第四步“板帶交互設計及驗算”中,所有的顯示結果會按照板帶寬度的劃分以梁的形式表現出來,比較直觀。

3)板柱結構體系中柱截面主要由軸壓比控制;無梁樓板的板厚除應滿足抗沖切要求外,尚應滿足剛度及撓度的要求,其厚度抗震設計時不應小于200mm,一般按L/35~L/30初步確定;柱帽及柱上托板的尺寸由板的受沖切承載力決定,其外形需兼顧建筑外觀要求,柱帽有效寬度bce一般為0.2~0.3L,對于中級荷載,經濟合理的柱帽寬度a為0.35L,合理值的柱帽有效寬度bce為0.22L。

15嵌固部位和地下室頂板

一個建筑地下室頂板是不是嵌固端,不在于SATWE里面的回填土約束m值為-1還是3。一個方案定下來后,嵌固端在哪里就是個常量,不是你選用哪個參數就能給你放到哪層去。

想知道地下室頂板是否嵌固,很簡單,在satwe后處理時計算方法選擇剪切剛度,然后看地下一層與一層側向剛度比,滿足抗規(guī)就是嵌固,不滿足就不是嵌固。

《高規(guī)》5.3.7條規(guī)定:高層建筑結構計算中,當地下室頂板作為上部結構嵌固部位時,地下室結構的樓層側向剛度不應小于相鄰上部結構樓層側向剛度的2倍。

《抗震規(guī)范》6.1.14條規(guī)定:地下室頂板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部位時,應避免在地下室頂板開設大洞口,并應采用現澆梁板結構,其樓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小于C30,應采用雙層雙向配筋,且每層每個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地下室結構的樓層側向剛度不宜小于相鄰上部樓層側向剛度的2倍,地下室柱截面每側的縱向鋼筋面積,除應滿足計算要求外,不應少于地上一層對應柱每側縱筋面積的1.1倍;地上一層的框架結構柱和抗震墻墻底截面的彎矩設計值應符合本章第6.2.3、6.2.6、6.2.7條的規(guī)定,位于地下室頂板的梁柱節(jié)點左右梁端截面實際受彎承載力之和不宜小于上下柱端實際受彎承載力之和。

可以看出,《抗震規(guī)范》對嵌固部位的條件更為詳細,分為兩部分:剛度比要求和抗震構造措施要求。

1)關于剛度比

規(guī)范提供了三種樓層剛度比的計算方法,分別是剪切剛度比、剪彎剛度比和地震力與相應的層間位移比。確定地下室嵌固部位計算時,一般建議采用剪切剛度比或地震力與相應的層間位移比的計算方法。

2)關于抗震構造措施

大約有7個方面的要求,以地下室一層頂板嵌固部位為例:地下室一層的抗震等級與上部結構相同,地下室一層以下樓層或地下室沒有上部結構的部分,抗震等級可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三級或更低等級。地下室頂板與室外地坪的高差宜小于本層層高的1/3。

邊柱處設鋼筋混凝土抗震墻,無抗震墻或約束不好時,邊梁應采取增加箍筋等抗扭措施。

地下室頂板應采用現澆梁板結構,其樓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小于C30,應采用雙層雙向配筋,且每層每個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地下室柱截面每側的縱向鋼筋面積,除應滿足計算要求外,不應少于地上一層對應柱每側縱筋面積的1.1倍。值得注意的是,satwe軟件沒有自動實現本條要求,設計人員可在施工圖設計時將鋼筋放大系數取為1.1,增加的縱向鋼筋不應向上延伸,可錨固在地下室頂板框架梁內。

地下室頂板的框架梁應有足夠的抗彎剛度,地下室頂板的梁柱節(jié)點左右截面實際受彎承載力之和不宜小于上下柱端實際承載力之和。本條satwe軟件自動實現。

帶地下室的剪力墻結構,其底部加強區(qū)的上限高度,程序自動扣除地下室的層數和高度;加強區(qū)下限高度通常從地下室一層起算,地下室一層以下可以不加強。

地下室嵌固部位的設計步驟

以無人防要求的地下室為例:

第一步:進行方案設計。將地下室欲設置為嵌固部位的樓層(通常為地下室首層),按規(guī)定要求進行方案設計,并對相關構件采取加強措施。

第二步:計算層間側向剛度比,將上部結構與地下室作為一個整體考慮,嵌固部位可預定在基礎地板處!

如采用地震剪力與地震層間位移比的剛度比計算方法,應將<地下室層數>設為“0”或將<回填土對地下室約束作用的相對(彈簧)剛度比>設為“0”,即在計算層間剛度比時不考慮回填土的影響。

如采用剪切剛度比的計算方法,可以將以上兩個參數按實際情況輸入,進行第一次試算。

考察計算結果,如果地下室首層的側向剛度>其上一層側向剛度的2倍,可將地下室頂板作為嵌固部位;如沒有大于2倍,可增加該地下室的側向剛度重新計算,或者將主體結構的嵌固端下移到符合要求的部位。

第三步:設定回填土約束剛度比,按工程實際情況設定地下室層數。

如果地下室滿足嵌固條件,將<回填土對地下室約束作用的相對(彈簧)剛度比>設為負數m,表示地下室下部有m層無水平位移,按嵌固水平位移法進行后續(xù)計算。

如果地下室各層都不滿足嵌固條件,一般應將嵌固部位設定在基礎底板處,并根據回填土的約束情況輸入1~5之間的正數,按彈簧剛度法進行后續(xù)計算。

PKPM標準層模型試算檢查步驟

6.png

備注:僅做標準層建模,考察上部結構方案的可行性。

1.單元間平面錯位處兩側各一個開間板厚最小值為110mm。

2.建模層高:標準層2.9米。3.混凝土強度等級:地上三層框支結構(B1樓):地下室~三層C35;4、5層C30,6層及以上C25。地上二層框支結構:地下室~二層C35;3、4層C30,5層及以上C25。落地住宅:地下室~3層C30;4層及以上C25。純網點:C30。純車庫:C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