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響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關鍵問題包括場地選擇、結構體系選擇、結構的規(guī)則性等。建筑結構的抗震是在對大量的地震災害進行分析總結的基礎上進行總結而得來的,這是實踐經驗的總結,對今后提高建筑結構的抗震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今后在實際工作中,需要根據工程建設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提高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抗震能力。

關鍵字:建筑結構 抗震設計 場地選擇 結構的規(guī)則性
  一、引言
  我國是地震災害較頻繁的國家,因而在建筑結構設計中需要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建筑抗震的實踐表明,地震區(qū)的建筑物,如果缺乏良好的抗震設計,沒有良好的總體布置方案,僅僅依靠結構抗震計算,采取抗震構造措施是遠遠不夠的,不能達到良好的抗震效果。當較強地震發(fā)生的時候,建筑物無法發(fā)揮很好的抗震效果,不能起到降低震害的效果。所以,要降低地震對建筑物的危害,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就有必要將建筑設計和建筑抗震設計有機的結合起來,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文章以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為中心話題,探討分析了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的幾個關鍵問題,并就提高建筑結構抗震能力提出了相應的措施,希望能夠引起人們對這一問題的進一步關注,能夠對實踐發(fā)揮指導作用。
  二、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關鍵問題
  1、場地選擇。場地選擇是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的關鍵問題之一,在建筑施工中,需要選擇對建筑物抗震有利的場地,需要避開對建筑物抗震不利的場地,尤其是在危險地段,更不應該修筑建筑物。研究表明,地震對建筑物造成很大的破壞,除了地震釋放的能量,引起的結構性破壞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建筑物場地的選擇。所以,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在修筑建筑物時,進行地段選擇的時候,需要選擇有利的地段,避開對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比如軟弱場地土,易液化土,狀態(tài)不均勻地段。當然,在工程建設中,如果確實不能避開這些地段的時候,則需要采取相應的加固措施,以強化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結構體系選擇。第一、結構體系需要避免對建筑整體抗震產生不利影響。在進行設計的時候,需要考慮不能因為部分結構的破壞而導致整個建筑結構抗震能力下降或者喪失。即使某一構件停止工作,但是其它的構件卻不能失去效能,以免影響整個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第二、結構體系需要有明確的計算簡圖和合理的地震作用傳播途徑。第三、結構體系需要具備必要的承載能力,良好的變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由于鋼筋混凝土結構具有上述良好的能力,所以在建筑結構設計中,需要使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第四、結構體系需要具有合理的剛度和強度。需要具有合理的剛度和強度分布,避免因局部的變形或者削弱而形成薄弱部位,產生過大的應力集中或者塑性變形集中。此外,對于有可能出現的薄弱部位,需要采取相應的加固措施,以提高建筑結構抗震能力。
  3、結構的規(guī)則性。結構的規(guī)則性主要表現在建筑主體抗側力結構上,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四個問題:第一、建筑主體抗側力結構需要注意兩個主軸方向的剛度需要比較接近,其變形特性還需要比較的相似。第二、建筑主體抗側力結構構成變化比較均勻,不應當有突變的情況發(fā)生。第三、從建筑主體抗側力結構的平面布置來看,需要注意的是,應該注意同一主軸方向的各片抗側力結構剛度盡量均勻,這樣有利于建筑整體的抗震性能的發(fā)揮。第四、建筑主體抗側力結構的平面布置需要注意,中央核心和周邊結構的剛度協(xié)調均勻,以避免產生過大的扭曲變形。重視建筑平面布置的規(guī)則性是相當重要的工作,在實踐中需要高度重視。
  三、提高建筑結構抗震能力的措施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建筑物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物不僅要滿足人們正常生活的需求,還要具有較好的抗震能力,在建筑施工中需要重視提高建筑結構的抗震能力。建筑結構的抗震是在對大量的地震災害進行分析總結的基礎上而得來的,這是實踐經驗的總結,對今后提高建筑結構的抗震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所以,在實踐中應該高度重視。為了提高建筑結構抗震能力,結合當前建筑行業(yè)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應該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布局地震外力能量的傳遞吸收途徑。這是提高建筑結構抗震能力的第一步,通過這樣的合理布局,能夠保證支柱、墻和梁的軸線處于同一平面,從而使得構件雙向抗側力體系形成。通過這樣的布局,當地震發(fā)生的時候,支柱、墻和梁呈彎剪破壞,并且,塑性屈服盡量在墻的底部產生。此外,當地震發(fā)生的時候,連梁宜在梁端塑性屈服,還具有足夠的變形能力。通過這種結構和布局,當地震發(fā)生的時候,在墻段充分發(fā)揮它的抗震作用前,按照強墻弱梁的原則加強墻肢的承載力,這樣使得墻肢的剪切應力得以破壞,從而使得建筑結構的抗震能力得到了提高。
  2、按照抗震等級對梁、柱以及墻的節(jié)點采取相應的抗震構造措施。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在地震發(fā)生的時候,梁、柱以及墻都能夠達到抗震的標準。建筑物的主體常常使用的是鋼筋結構,如果鋼筋結構的延性和承載力較好的話,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較強。所以,為了保證建筑鋼筋結構的延性和承載力,在結構設計的時候需要按照強剪弱彎、強柱弱梁、強節(jié)點弱構件的原則進行,對柱截面的尺寸進行合理的控制,合理控制柱的軸壓比,嚴格按照構造配件的要求,對節(jié)點的構造措施尤其需要加強,提高節(jié)點的牢固性和抗震能力。
  3、設置多道抗震防線。提高建筑結構抗震能力,設置多道抗震防線是十分必要的。也就是在一個抗震結構體系中,當地震發(fā)生的時候,在地震作用下,一部分延性較好的構件首先達到屈服,能夠擔負起第一道抗震防線的作用。而其他的構件同樣起著抗震防護的作用。并且,只有當第一道抗震防線屈服后,其他的抗震防線才會依次屈服。設置多道抗震防線,形成第一道、第二道、第三道甚至更多的抗震防線,當一道抗震防線失去作用后,另外的抗震防線便可以發(fā)揮作用。這種結構對提高建筑結構抗震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文章主要介紹了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若干問題。隨著對建筑抗震設計多年的研究和探索,我們逐漸形成了一整套的行之有效的設計方法,并且日漸成熟,在建筑結構設計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并發(fā)揮著很大的實際作用。然而,現有的對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仍然有很多不完善之處,在很多的地方仍然欠缺考慮,這是我們在今后工作中需要加以完善的。總之,在未來建筑施工中,要保證建筑結構抗震的高效和完善,今后在建筑設計施工中,需要遵循相關規(guī)范的要求,嚴格按照設計的原則進行,對建筑結構抗震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保證建筑物具有可靠的抗震性能,使建筑物在較小的地震中不會發(fā)生任何的損壞,在一般的地震發(fā)生時,建筑物只需要稍微修補就可以了,當大地震發(fā)生的時候建筑物不會發(fā)生倒塌。隨著抗震設計水平的不斷提高,實踐經驗的不斷積累,建筑結構抗震設計將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方小丹,魏璉,關于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若干問題的討論[J],建筑結構學報,2011(12)
  [2]常業(yè)軍,程文瀼,隋杰英.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的若干問題[J].特種結構, 2002,(4)
  [3]劉光紳,吳建奇.建筑結構抗震設防設計中的若干問題探討[J].山西建筑, 2010,(3)
  [4]趙建榮.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若干問題的探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 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