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概念:
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中規(guī)定的層高是指本層樓面到上層樓面的距離,底層應為基礎頂面到二層樓板頂面的距離,當基礎頂面標高;
2、框架梁考慮樓板的貢獻,對于現(xiàn)澆板結構,邊框梁可取1.5,中框梁可取2.0;有現(xiàn)澆面層的裝配式樓面梁,中框梁可取1.5,邊框梁可取1.3;
3、框架結構在豎向荷載作用下,采用分層法可進行求解,在水平荷載作用下,可采用D值法進行求解(P1479厚);
4、內框架結構的排柱內力計算,注意排架結構與砌體結構的側移剛度計算,同時注意由于底層剛度與二層剛度差異引起底層剪力的調整(見P1549厚),底層框架抗震墻結構,水平地震剪力完全由抗震墻承擔,并乘以相應增大系數(shù),按照抗震墻的側向剛度比分擔;而框架結構部分的構件水平剪力的分配按構件的等效側向剛度進行分配(等效側向剛度框架不折減,混凝土墻乘0.3,磚墻乘0.2),框架的側向剛度為12EI/H3,墻的側向剛度應注意混凝土墻和砌體墻的區(qū)別(砌體墻一般為頂部不可轉動,而混凝土墻頂部一般可轉動,即彎曲變形前者為12EI/H3,后者為3EI/H3,分別見P1410和1544)。而計算層的縱向和橫向側向剛度時,應采用實際剛度而非等效側向剛度。計算柱的彎矩以及附加軸向力都應采用實際剛度。計算底部框架地震剪力產生的柱端彎矩時可取柱的反彎矩點距柱底為0.55倍柱高。
5、底部框架地震剪力的計算順序,先求總地震剪力,各層剪力,根據(jù)底層與上層的側向剛度比調整底層剪力(乘以系數(shù)SQRT(K2/K1),介于1.2~1.5),根據(jù)等效側向剛度分配剪力,求解傾覆力矩,根據(jù)構件實際剛度分配彎矩,進而求解附加軸力,剪力,(見P1557),
6、剪力墻結構水平地震剪力的分配,按照等效側向剛度進行分配。抗震設計時,對于雙支剪力墻,當任一墻支大偏心受拉時,另一墻支的彎矩設計值和剪力設計值應乘以增大系數(shù)1.25.
7、薄弱層對抗震剪力的調整,當該層側向剛度小于相鄰層側向剛度的70%時,該層應作為薄弱層考慮,地震剪力應乘以1.15的增大系數(shù)。
8、框架-剪力墻結構的調整,注意各層框架結構承擔的總剪力應滿足不小于20%的該層總地震剪力,如不滿足,應進行調整,且按照調整比值對所有框架柱和框架梁剪力及端部彎矩進行調整,框架柱的軸力可不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