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民經濟快速發(fā)展,建筑結構的形式、設計方法等已經引起社會關注。文章針對建筑結構的抗震材料、建筑結構、抗震措施、舒適安全功能等進行全面分析,旨在提高建筑結構的抗震效果。

關鍵詞:建筑結構;設計;抗震;措施;處理

地震作為常見天災,對大眾生活環(huán)境、安全作業(yè)具有重大影響。國內地震預測能力尚未形成全面整體控制,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需要引起社會關注,尤其是地震多發(fā)地區(qū)的抗震結構設計,需要充分加強穩(wěn)定性、緩解能力、安全控制的特點,以便充分實現對現代建筑的優(yōu)化完善,提高整體結構的科學合理性。

1建筑結構設計概述

建筑結構的設計中,需要充分考慮以往地震災害對建筑結構的影響狀況,歸納總結出相應的設計形式。地震一般具有隨機性強、復雜程度高、牽連程度廣的特點,國內尚未形成對建筑地震災害的精確預測,參數控制難度較大。為此,需要充分加強結構設計中的抗震處理,如建筑材料、結構框架、空間要素、環(huán)境影響等方面的控制。從這個層次分析,對應建筑結構的設計不可單獨依靠抗震理論的計算,還需要結合抗震設計經驗,對結構設計的具體形式進行管理分析。

2抗震措施

2.1建筑結構的抗震場地

建筑施工經驗表明,地質條件差異較大的情況下,建筑體抗震效果也會有所不同。施工準備期間,根據工程規(guī)模、工程特點進行詳細的地基勘測,保證整體抗震效果,一般需要充分避免建筑體設計在抗震危險區(qū)內。若無法避免該區(qū)域的建筑,則借助合理的措施降低地震的危害程度,即提高其抗震能力。對抗震區(qū)進行劃分的主要依據為:地震損壞程度、地質條件、地基特點等,分類定位后需要進行合理的方式分析!犊挂(guī)》有明確要求,對抗震不利地段,應根據不利地段的具體情況乘以1.1~1.6的增大系數。

2.2建筑材料

國內鋼鐵業(yè)的發(fā)展較快,其規(guī)模、形式的發(fā)展隨著建筑行業(yè)的進步而不斷升級。在建筑體的結構設計中,從抗震角度出發(fā)進行鋼結構、混凝土結構的處理控制,一般降低截面尺寸,提升結構抵抗能力。高層建筑的處理中,需要進行抗震材料的處理操作,加強對材料種類、型號、參數等進行全面綜合分析,繼而提高其抗震性。抗震材料的選取中不可單方從承載能力進行分析,還需綜合其他應力、強度等物性參數進行處理,提高結構的延性要求。

2.3抗震設防分類

建筑工程分為特殊設防類、重點設防類、標準設防類及適度設防類四類。設計人員接到工程后,確定它的抗震設防類別,對于重點設防類和特殊設防類建筑,均應按高于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提高1度的要求加強其抗震措施,如抗震等級、最小配筋率,鋼筋直徑、間距,受壓屈高度等均屬于抗震措施的范疇,設計時應注意采用。

3隔震措施

3.1地基隔震與基礎隔震

地基隔震是根據建筑結構形式,對基礎底部、土層接觸區(qū)域進行的緩沖處理。一旦地震發(fā)生,可進行有效的吸收、反射控制,保證地震破壞能力的降低。國內常見的地震隔層采取瀝青材料,充分進行相關技術、材料的研發(fā),提高隔震層的新材料應用。建筑結構的基礎設計中,考慮到基礎對建筑體的承載、載荷傳導作用較強,其基礎的結構設計十分關鍵,對后期主體施工、上層建筑具有關鍵影響。設計中,為了避免地震對上層的破壞,需要進行上部結構、基礎接觸區(qū)的隔震設計,避免地震力從地基向上進行傳播,降低對上部結構的破壞效果;A抗震裝置一般采用混合隔震裝置、基底滑移隔震裝置和夾層橡膠隔震裝置。

3.2間層隔震與懸掛隔震

間層隔震的功能主要是吸收對應沖擊余力,充分減弱地震帶來的破壞作用,傳統(tǒng)做法是在原始結構區(qū)進行隔震裝置的設立,具有操作簡單、控制方便的特點。懸掛隔震措施是將部分建筑物進行懸掛處理,能夠充分起到隔震作用。該抗震措施一般在規(guī)模較大的建筑結構中較為常見。地震發(fā)生時,介質傳導會導致懸掛體受到破壞,但子體受危害程度相對降低,避免了地震作用的擴大延伸,降低了破壞效果。該方法具有效果明顯的優(yōu)勢,并且在鋼結構的建筑體中應用更加廣泛,F代建筑結構設計中,充分提高了懸掛隔震的應用,抗震效果良好。

3.3機敏減震支撐結構和效能減震技術

機敏減震支撐結構充分融合了現代科學理念,借助活塞運動,對建筑體的結構進行滑動層次的設計,一旦地震發(fā)生,可借助內外剛的滑動實現削減破壞效果的作用,減低地震災害的傳到危害;效能減震主要目的是減弱地震能、避免傳到危害的方法,一般采用消能器、阻尼器進行控制,充分吸收地震能量,降低對建筑物的破壞效果,提高整體建筑結構的合理性、安全性、穩(wěn)定性。該減震技術具有應用廣、效果好、范圍廣的優(yōu)勢,可在新建筑、改造建筑中得到應用。

4抗震建筑平面、立面布置分析

建筑抗震理念中,需要加強結構設計、布置設計的全面控制,平面、立面需要具對稱、規(guī)則、體型簡單的優(yōu)勢。原因在于簡單建筑的受力分析更加清楚,對應體型建設、布局規(guī)劃更加合理,相應的抗震計算模型、位移分析、結構受力狀況可充分做到精確的目的,避免應力集中帶來的負面影響,降低地震對薄弱環(huán)節(jié)的破壞作用。建筑設計類型需要根據具體結構特點進行防震縫分析處理。針對體型較大、復雜度高的建筑結構,從結構單一、抗震烈度、房建結構類型等進行防震縫設計。施工經驗表明,防震縫的設計具有一定寬度,寬度滿足結構單一之間的寬度,保證上部結構具有可分開的特點。將結構充分轉化為簡單、規(guī)則的形式,避免扭轉、變形帶來的負面影響?拐鹂p的處理中,一般需要充分保證三縫合一的效果,將抗震縫、伸縮縫、沉降縫統(tǒng)一考慮,合理設置。

5結束語

綜上分析,地震災害的影響較大,對國民經濟、社會穩(wěn)定帶來巨大迫害。為此,加強建筑住宅的結構設計、抗震處理十分必要,是提高住宅建筑穩(wěn)定性、功能完善性、合理性的關鍵舉措。國內建筑結構的設計需要綜合地質條件、工程特點、經驗分析等方面進行處理,不斷加強對應抗震效果的提升。為此,加強結構設計的抗震優(yōu)化控制,對社會穩(wěn)定性、安全性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劉書賢,魏曉剛,張弛,等.煤礦采動與地震耦合作用下建筑物災變分析[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2013,42(4):526-534.

[2]魏曉剛.考慮土—結構相互作用的采動區(qū)建筑物抗震抗變形雙重保護裝置減震分析[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