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圍
    本工藝標準適用于磚混結構、外磚內模結構的構造柱、圈梁、板縫鋼筋綁扎工藝。施工準備
    2.1  材料及主要機具:
    2.1.1  鋼筋:應有出廠合格證,按規(guī)定作力學性能復試,當加了過程中發(fā)生脆斷等特殊情況,還需作化學成分檢驗。鋼筋應無老銹及油污。
    2.1.2  鐵絲;可采用20~22號鐵絲(火燒絲)或鍍鋅鐵絲(鉛絲)。
    2.1.3  控制混凝土保護層用的砂漿墊塊、塑料卡。
    2.1.4  工具:鋼筋鉤子、撬棍、鋼筋板子、綁扎架、鋼絲刷子、手推車、粉筆,尺子等。
    2.2  作業(yè)條件:
    2.2.1  按施工現(xiàn)場平面圖規(guī)定的位置,將鋼筋堆放場地進行清理、平整,準備好墊木。按不同規(guī)格型號堆放并墊好墊木。
    2.2.2  核對鋼筋級別、型號、形狀、尺寸及數(shù)量,是否與設計圖紙及加工配料單相同。
    2.2.3  彈好標高水平線及構造柱、外磚內;炷翂Φ耐馄ぞ。
    2.2.4  圈梁及板縫模板已做完預檢,并將模內清理干凈。
    2.2.5  預應力圓孔板的端孔已按標準圖(96G44)的要求堵好。

操作工藝
    3.1  構造柱鋼筋綁扎:
    3.1.1  工藝流程:
預制構造柱鋼筋骨架 → 修整底層伸出的構造柱塔接筋 →

安裝構造柱鋼筋骨架 → 綁扎搭接部位箍筋

    3.1.2  預制構造柱鋼筋骨架:
    3.1.2.1  先將兩根豎向受力鋼筋平放在綁扎架上,并在鋼筋上畫出箍筋間距。
    3.1.2.2  根據(jù)畫線位置,將箍筋套在受力筋上逐個綁扎,要預留出搭接部位的長度。為防止骨架變形,宜采用反十字扣或套扣綁扎。箍筋應與受力鋼筋保持垂直;箍筋彎鉤疊合處,應沿受力鋼筋方向錯開放置。
    3.1.2.3  穿另外二根受力鋼筋,并與箍筋綁扎牢固,箍筋端頭平直長度不小于10d(d為箍筋直徑),彎鉤角度不小于135°。
    3.1.2.4  在柱頂、柱腳與圈梁鋼筋交接的部位,應按設計要求加密柱的箍筋,加密范圍一般在圈梁上、下均不應小于六分之一層高或45cm,箍筋間距不宜大于10cm(柱腳加密區(qū)箍筋待柱骨架立起搭接后再綁扎)。
    3.1.3  修整底層伸出的構造柱搭接筋:根據(jù)已放好的構造柱位置線,檢查搭接筋位置及搭接長度是否符合設計和規(guī)范的要求。底層構造柱豎筋與基礎圈梁錨固;無基礎圈梁時,埋設在柱根部混凝土座內,如圖4-2;當墻體附有管溝時,構造柱埋設深度應大于溝深。
                       
圖4-2
(a)有基礎圈梁;(b)無基礎圈梁
    3.1.4  安裝構造柱鋼筋骨架:先在搭接處鋼筋上套上箍筋,然后再將預制構造柱鋼筋骨架立起來,對正伸出的搭接筋,搭接倍數(shù)不低于35d,對好標高線,在豎筋搭接部位各綁3個扣。骨架調整后,可以綁根部加密區(qū)箍筋。
    3.1.5  綁扎搭接部位鋼筋:
    3.1.5.1  構造柱鋼筋必須與各層縱橫墻的圈梁鋼筋綁扎連接,形成一個封閉框架。
    3.1.5.2  在砌磚墻大馬牙槎時,沿墻高每50cm埋設兩根φ6水平拉結筋,與構造柱鋼筋綁扎連接,見圖4-3。
             
圖4-3
    3.1.5.3  當構造柱設置在無橫墻的外墻處時,構造柱鋼筋與現(xiàn)澆或預制橫梁梁端連接綁扎構造,要符合《多層磚混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抗震設計與施工規(guī)范》(JGJ13?2)第3.2.5條的規(guī)定。
    3.1.5.4  砌完磚墻后,應對構造柱鋼筋進行修整,以保證鋼筋位置及間距準確。
    3.2  圈梁鋼筋的綁扎:
    3.2.1  工藝流程:
畫鋼筋位置線 → 放箍筋 → 穿圈梁受力筋 → 綁扎箍筋

    3.2.2  支完圈梁模板并做完預檢,即可綁扎圈梁鋼筋,如果采用預制骨架時,可將骨架按編號吊裝就位進行組裝。如在模內綁扎時,按設計圖紙要求間距,在模板側幫畫箍筋位置線。放箍筋后穿受力鋼筋。箍筋搭接處應沿受力鋼筋互相錯開。
    3.2.3  圈梁與構造柱鋼筋交叉處,圈梁鋼筋宜放在構造柱受力鋼筋內側。圈梁鋼筋在構造柱部位搭接時,其搭接倍數(shù)或錨入柱內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
    3.2.4  圈梁鋼筋的搭接長度要符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50204?2)對鋼筋搭接的有關要求。
    3.2.5  圈梁鋼筋應互相交圈,在內墻交接處、墻大角轉角處的錨固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
    3.2.6  樓梯間、附墻煙囪、垃圾道及洞口等部位的圈梁鋼筋被切斷時,應搭接補強,構造方法應符合設計要求,標高不同的高低圈梁鋼筋,應按設計要求搭接或連接。
    3.2.7  安裝在山墻圈梁上的預應力圓孔板,其外露的預應力筋(即胡子筋)按標準圖集京96G44要錨入在圈梁鋼筋內。
    3.2.8  圈架鋼筋綁完后,應加水泥砂漿墊塊,以控制受力鋼筋的保護層。
    3.3  板縫鋼筋綁扎
    3.3.1  工藝流程
支護縫模板 → 預制板端頭預應力錨固筋彎成45° →

放通長水平構造筋 → 與板端錨固筋綁扎

    3.3.2  支完板縫模板作完預檢,將預制圓孔板外露預應力筋(即胡子筋)彎成弧形,兩塊板的預應力外露筋互相交叉,然后綁通長φ6水平構造筋和豎向拉結筋,見圖4-4。
         
3.3.3  長向板在中間支座上鋼筋連接構造見圖4-5。
         
圖4-5
    3.3.4  墻兩邊高低不同時的鋼筋構造見圖4-6。
    3.3.5  預制板縱向縫鋼筋綁扎見圖4-7。
        
圖4-6                                          圖4-7 
    3.3.6  構造柱、圈梁、板縫鋼筋綁完之后,均要求做隱蔽工程檢查,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

質量標準
    4.1  保證項目:
    4.1.1  鋼筋的品種和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進口鋼筋焊接前必須進行化學成分檢驗和焊接試驗,符合有關規(guī)定后方可焊接。
    檢驗方法:檢查出廠合格證和試驗報告單。
    4.1.2  鋼筋表面應保持清潔,帶有顆粒狀或片狀老銹,經除銹后仍有麻點的鋼筋,嚴禁按原規(guī)格使用。
    4.l.3  鋼筋對焊或電弧焊焊接接頭,按規(guī)定取試件,其機械性能試驗結果必須符合鋼筋焊接及驗收規(guī)范的規(guī)定。
    4.2  基本項目:
    4.2.1  鋼筋的綁扎、缺扣、松扣的數(shù)量不超過綁扣數(shù)的10%,且不應集中。
    4.2.2  彎鉤朝向正確,綁扎接頭應符合施工規(guī)范的規(guī)定,其中搭接長度均不少于規(guī)定值。
    4.2.3  用Ⅰ級鋼或冷拔低碳鋼絲制作的箍筋,其數(shù)量、彎鉤角度和平直長度,均應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guī)范的規(guī)定。
    4.2.4  對焊接頭無橫向裂紋和燒傷,焊包均勻,接頭彎折不大于4°,軸線位移不大于0.1d,月.不大于2mrn。電弧焊接頭,焊縫表面平整,無凹陷,無焊瘤,接頭處無裂紋、氣孔、夾渣及咬邊。接頭處彎折不大于4°,鋼筋軸線位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3mm。焊縫厚度不大于0.05d,寬不小于0.1d,長不小于0.5d。
    4.3  允許偏差項目,見表4-7。
                      構造柱、圈梁、板縫鋼筋綁扎允許偏差             表4-7
項 次 項      目 允許偏差 (mm) 檢  驗  方  法
1 骨架的寬度、高度 ±5 尺量檢查
2 骨架的長度 ±10 尺量檢查
間距 ±10
排距 ±5
4 箍筋、構造筋間距 ±20 尺量連續(xù)三檔,取其最大值
中心線位移 5
水平高差 +3,-0
6 受力筋保護層 ±5 尺量檢查

成品保護
    5.1  構造柱、圈梁鋼筋如采用預制骨架時,應在指定地點墊平碼放整齊。
    5.2  往樓層上吊運鋼筋存放時,應清理好存放地點,以免變形。
    5.3  不得踩踏已綁好的鋼筋,綁圈梁鋼筋時不得將梁底磚碰松動。

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6.1  鋼筋變形:鋼筋骨架綁扎時應注意綁扣方法,宜采用十字扣或套扣綁扎。
    6.2  箍筋間距不符合要求:多為放置磚墻拉結筋時碰動所致、應在砌完后合模前修整一次。
    6.3  樓板端頭鋼筋連接不當:應在樓板吊裝前將板端外露預應力筋彎成45°,吊裝就位后加通長鋼筋綁扎。同時要注意在安裝樓板過程中,不得將板端外露預應力筋折斷。
    6.4  陽臺處鋼筋壓扁:陽臺下的圈梁為"L"形箍筋,吊裝臺時必須注意保護,如碰壞,應將陽臺吊起,修整鋼筋后,再就位陽臺。
    6.5  構造柱伸出鋼筋位移:除將構造柱伸出筋與圈梁鋼筋綁牢外,并在伸出筋處綁一道定位箍筋,澆筑完混凝土后,應立即修整。
    6.6  板縫筋外露:縱向板縫筋應綁好砂漿墊塊,橫向板縫要把鋼筋綁在板端頭外露預應力筋上。

質量記錄
    本工藝標準應具備以下質量記錄:
    7.l  鋼筋出廠質量證明書或試驗報告單。
    7.2  鋼筋機械性能試驗報告。
    7.3  進口鋼筋應有化學成分檢驗報告和可焊性試驗報告,國產鋼筋在加工過程中發(fā)生胞斷、焊接性能不良和機械性能顯著不正常的,應有化學成分檢驗報告。
    7.4  鋼筋分項工程質量檢驗評定資料。
    7.5  鋼筋分項隱蔽工程驗收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