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測繪
城市基礎測繪是指建立統(tǒng)一的測繪基準和測繪系統(tǒng),進行基礎航空攝影,獲取基礎地理信息的遙感資料,測制和更新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影像圖和數字化產品,開展城市地下管線普查整測,建立、更新基礎地理信息系統(tǒng)。
地形圖
地形圖,是普通地圖的一種,是按一定比例尺表示地貌、地物平面位置和高程的一種正射投影圖。其基本特征是:
(1)以大地測量成果作為平面和高程的控制基礎,并印有經緯網和直角坐標網,能準確表示地形要素的地理位置,便于目標定位和圖上量算;
(2)以航空攝影測量為主要手段進行實地測繪或根據實測地圖編繪而成,內容詳細準確;
(3)地貌一般用等高線表示,能反映地面的實際高度、起伏狀態(tài),具有一定的立體感,能滿足圖上分析研究地形的需要;
(4)有規(guī)定的比例尺系列;
(5)有統(tǒng)一的圖式符號,便于識別使用。
此外,為保持地形圖的現勢性,還規(guī)定了定期更新。
平面和高程基準
高程基準是推算國家統(tǒng)一高程控制網中所有水準高程的起算依據,它包括一個水準基面和一個永久性水準原點。國家高程基準是根據驗潮資料確定的水準原點高程及其起算面。目前我國采用的1985國家高程基準是采用青島水準原點和根據青島驗潮站1952年到1979年的驗潮數據確定的黃海平均海水面所定義的高程基準,其水準點起算高程為72.260米。
平面基準是相對于高程基準而言的,實際上即為大地基準。它是用于大地坐標(大地經度、大地緯度)計算的起算數據,包括參考橢球的大小、形狀、極其定位、定向參數。
地圖比例尺
是指圖上某線段的長度與相應實地水平距離之比。地球表面的面積很大,要把它繪在平面圖紙上,就必須予以縮小?s小時,又必須使地圖上的長度與相應實地的距離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并以這種比例關系作為兩者之間的量算尺度,這個尺度就叫地圖比例尺。若列成公式表示,則為:地圖比例尺=圖上長度/相應實地水平距離。如1:2000(或1/2000)地形圖,表明圖上1mm相當于實地2000mm。即2米。所謂大比例尺與小比例尺是根據比例尺的分母的數值大小劃分,分母數值大則表示實地距離大,稱作小比例尺,反之為大比例尺。一般對于城市地形圖,1:500~1:2000為大比例尺,1:1萬以上為小比例尺。
地理信息可視化
是將地理信息數據轉換為人們容易理解的圖形圖像方式。隨著計算機、圖形、圖像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現在已經可以用豐富的色彩、動畫技術、三維立體顯示及仿真等手段,形象地表現各種地形特征。
多源、多尺度、多分辨率、多時態(tài)
多源是指地理空間數據在形式上是多樣的:包括衛(wèi)星影像數據、正射航空影像數據、矢量地形圖數據、數字高程模型數據等;獲取的手段可以是:測量、遙感、GPS(全球定位系統(tǒng))等。
多尺度在現今的技術條件下,是指多級比例尺,一般針對矢量數據,隨著數據綜合技術的不斷進步,可以是從底層大比例尺數據,隨不同觀察范圍的確定而自動進行數據詳細程度的綜合,以達到清晰的視覺效果。
多分辨率是指柵格數據尤其是影像數據的多種分辨率,大致包括光譜分辨率、看見分辨率、亮度分辨率和時態(tài)分辨率。
多時態(tài)是指地理看見數據隨時間而變化,是動態(tài)和不斷更新的,因此多時態(tài)地理空間數據不僅包括了反映現狀的數據,同時也包括歷史數據。
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
是一種特定而又十分重要的空間信息系統(tǒng),它是以采集、貯存內、管理、分析和描述整個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氣層在內)與空間和地理分布有關的數據的空間信息系統(tǒng)。由于地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所以GIS是與人類的生存、發(fā)展和進步密切關聯的一門信息學與技術,受到人們愈來愈廣泛的重視。
它通過對多要素數據的操作和綜合分析,方便快速的把所需要的信息以圖形、圖像、數字等多種形式輸出,滿足各應用領域或研究工作的需要。地理信息系統(tǒng)在國民經濟建設中得到了廣泛運用,特別是在地域開發(fā)、環(huán)境保護、資源利用、城市管理、災情預測、人口控制、交通運輸等方面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
地理空間基礎框架
是其它一切地理數據的基礎參考框架,它為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提供統(tǒng)一的空間定位與基礎地理信息公共平臺,對于信息資源按照地理空間進行整合和實現信息共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空間基礎數據體系、政策法規(guī)與保障體系、數據分發(fā)與應用服務體系以及技術支撐體系等4個方面。
大地水準面
是描述地球形狀的一個重要物理參考面,也是海拔高程系統(tǒng)的起算面。大地水準面的確定是通過確定它與參考橢球面的間距——大地水準面差距(對于似大地水準面而言,則稱為高程異常)來實現的。大地水準面的形狀反映了地球內部物質結構、密度和分布等信息,對海洋學、地震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勘探、石油勘探等相關地球科學領域研究和應用具有重要作用。
大地水準面精化是構筑城市看見基準的一項重要工作,它將幾何大地測量與物理大地測量科學地結合起來,使人們在確定空間幾何位置的同時,還能獲得海拔高度以及地球引力場關系等重要信息,大大提高GPS獲取高程的精度,從而可以為進行城市高層建筑、橋梁以及地質災害等形變監(jiān)測提供動態(tài)、實時的高程定位信息。
數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
是在某一投影片面(如高斯投影平面)上規(guī)則格網點的平面坐標(X,Y)及高程(Z)的數據集。DEM的格網間隔應與其高程精度相適配,并形成有規(guī)則的格網系列。根據不同的高程精度,可分為不同類型。為完整反映地表形態(tài),還可增加離散高程點數據。
數字線劃地圖(Digital Line Graphic,DLG)
是現有地形圖要素的矢量數據集,保存各類要素間的空間關系和相關的屬性信息,全面地描述地表目標。一般日常所使用的地形圖就是指數字線劃圖,如規(guī)劃審批所使用的1:2000地形圖等。它是各類工程設計、規(guī)劃等工作中廣泛應用的基礎圖件。
數字柵格地圖(Digital Raster Graphic,DRG)
是現有紙質地形圖經計算機處理后得到的柵格數據文件。目前數字柵格地圖一般由矢量的數字線劃地圖直接進行格式轉換得到,因此在內容、幾何精度和色彩上與基本比例尺地形圖保持一致。簡單地說,數字柵格地圖就是將線劃圖由DWG、DGN等矢量格式,變成JPG等類似數碼照片的柵格文件。
數字正射影像圖(Digital Orthophoto Map,DOM)
是利用數字高程模型(DEM)對經掃描處理的數字化航空像片,經逐像元進行投影差改正、鑲嵌,按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圖幅范圍剪裁生成的數字正射影像數據集。她是同時具有地圖幾何精度和影像特征的圖像,具有精度高、信息豐富、直觀真實等優(yōu)點,廣泛應用于城市規(guī)劃、土地監(jiān)測、環(huán)境評價等領域。
地理信息可視化
是將地理信息數據轉換為人們容易理解的圖形圖像方式。隨著計算機、圖形、圖像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現在已經可以用豐富的色彩、動畫技術、三維立體顯示及仿真等手段,形象地表現各種地形特征。
多源、多尺度、多分辨率、多時態(tài)
多源是指地理空間數據在形式上是多樣的:包括衛(wèi)星影像數據、正射航空影像數據、矢量地形圖數據、數字高程模型數據等;獲取的手段可以是:測量、遙感、GPS(全球定位系統(tǒng))等。
多尺度在現今的技術條件下,是指多級比例尺,一般針對矢量數據,隨著數據綜合技術的不斷進步,可以是從底層大比例尺數據,隨不同觀察范圍的確定而自動進行數據詳細程度的綜合,以達到清晰的視覺效果。
多分辨率是指柵格數據尤其是影像數據的多種分辨率,大致包括光譜分辨率、看見分辨率、亮度分辨率和時態(tài)分辨率。
多時態(tài)是指地理看見數據隨時間而變化,是動態(tài)和不斷更新的,因此多時態(tài)地理空間數據不僅包括了反映現狀的數據,同時也包括歷史數據。
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
是一種特定而又十分重要的空間信息系統(tǒng),它是以采集、貯存內、管理、分析和描述整個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氣層在內)與空間和地理分布有關的數據的空間信息系統(tǒng)。由于地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所以GIS是與人類的生存、發(fā)展和進步密切關聯的一門信息學與技術,受到人們愈來愈廣泛的重視。
它通過對多要素數據的操作和綜合分析,方便快速的把所需要的信息以圖形、圖像、數字等多種形式輸出,滿足各應用領域或研究工作的需要。地理信息系統(tǒng)在國民經濟建設中得到了廣泛運用,特別是在地域開發(fā)、環(huán)境保護、資源利用、城市管理、災情預測、人口控制、交通運輸等方面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
地理空間基礎框架
是其它一切地理數據的基礎參考框架,它為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提供統(tǒng)一的空間定位與基礎地理信息公共平臺,對于信息資源按照地理空間進行整合和實現信息共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空間基礎數據體系、政策法規(guī)與保障體系、數據分發(fā)與應用服務體系以及技術支撐體系等4個方面。
大地水準面
是描述地球形狀的一個重要物理參考面,也是海拔高程系統(tǒng)的起算面。大地水準面的確定是通過確定它與參考橢球面的間距——大地水準面差距(對于似大地水準面而言,則稱為高程異常)來實現的。大地水準面的形狀反映了地球內部物質結構、密度和分布等信息,對海洋學、地震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勘探、石油勘探等相關地球科學領域研究和應用具有重要作用。
大地水準面精化是構筑城市看見基準的一項重要工作